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之父母榜样

《三字经》之父母榜样

《三字经》之父母榜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

我今
天要讲的就是《三字经》中的父母榜样。

在“教之道,贵以专”后紧接的四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
不学,断机杼。

”这就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另外一种说法就是
闻名的“孟母三迁”。

这故事大家都熟悉,我就简单说一说。

“昔
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几度搬迁,从墓地旁边,搬到了市集旁,又从市集旁边搬到了学校附近,才使
孟子在学校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为
了孩子成长必须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接下来“子不学,断机杼”又是什么故事?小孟子长大了要读书去了,孟子进了学堂
一开始兴趣还很浓,也挺用功,可是不久孟子又厌烦了。

有一天孟
子为了贪玩,竟然在上课时偷偷跑回了家,结果被母亲发现。

孟母
伤心极了,气的把自己辛苦织好的布拦腰剪断,孟子看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孟母用这块断开的布教育孟子说:“不专心读书,
半途而废,将来就会和这块布一样成为没有用的废物。

”这才使孟
子恍然大悟,跪在母亲面前,立志以后会好好学习,终于成为了满
腹经纶的大学者。

在中国封建社会父亲是一家之主,妇女的地位很低,甚至大多
数妇女都不识字。

那教育孩子当然首先应是父亲的责任。

但为什么《三字经》在提到教育孩子时却是先讲孟母如何教子,我想主要是
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不巧孟子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并没对孟子的教育成长有多大影响。

孟子是在他母亲行为教育
下开始做学问,开始成为亚圣的人生旅程。

所以母亲是一个孩子最
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终生的导师。

就像我,我尤其爱读书,就是
我的妈妈带动的。

她在我还不识字的的时候就每晚给我读故事书,
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让我一边听故事一边认字;渐渐的识
字多了,我也就喜欢读书了。

到现在,对一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妈
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
一生的。

那父亲教育孩子应负什么责任?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字经》接下来讲的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五代时期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

他出身富豪人家,非常有钱。

但年少时的窦燕山为人不怎么样,虽
然很有钱却十分小心眼,年到30膝下依然无子。

有一天他梦见自己
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的为人处事,这种做法和行为
举止是不对的,应该改过。

”醒后窦燕山领受了父亲的教诲,修桥
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好人、善人。

不久后就有了五
个儿子。

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

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来历。

《三字经》觉得仅讲“五子登科”的故事还不够,接下来就是非常
有名的六个字,“养不教,父之过。

”养,养育的意思,做爸爸的,不能光把孩子生下来而不教育他,那就是当父亲的过错。

从历史上
可找到很多故事来说明这六个字,在我的身边我也看到、听说许多
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不在家,孩子教育有偏差的故事。

每到这时候,
我总是很感恩我的爸爸妈妈。

如果说妈妈教会我生活,那爸爸就是
教我做人。

我的爸爸很严厉,只要有空,每天都陪伴我做作业,有
的时候工作加班,但不论是凌晨还是到第二天清晨下班,他都会把
我的作业检查并签字后再去休息,从不间断。

还有我的爸爸经常和
我聊天,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就像这一次,我代表学校来
参加比赛,这临时加的内容很多很难,实在记不下来,就哭着喊不
要参加了,爸爸耐心的鼓励我,支持我,教我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做个迎难而上的人。

我就这样被“逼”着重拾信心,在爸爸
的陪伴下一直练习到深夜,现在,我站在这里,我爸爸居功至伟。

其实,我也知道,许多外出打工的爸爸也都深爱自己的孩子,
可哪种好呢?虽说“养不教,父之过”,但父亲到底应教给孩子什
么却是值得深思的。

总之,不管怎样,我们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父母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