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第三章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 (4)第四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14 第五章确保质量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18)第六章确保工期目标的技术组织措施 (33)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8)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56)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方法 (61)第十章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72)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74)第十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80)附表一:劳动力计划表 (89)附表二: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90)附表三: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表 (91)附表四:资金使用计划表 (93)附表五:施工进度网络图 (94)附表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方案 (97)第一章编制依据综合说明: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市东城区鹿鸣湖成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建设单位对工期、质量的要求等,为使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原则1.1认真贯彻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1.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1.3结合单位工程具体特点,配备具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选择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科学合理的配备生产要素,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1.4安排精干队伍进场,结合单位工程施工特点,调集具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
1.5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制订施工方案。
1.6高效、有序、优质、安全、文明的组织施工。
针对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力保单位工程按期完成并全部达到质量目标。
1.7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1.8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
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1.9合理储存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运输量。
1.10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1.11合理安排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土方在现场的倒运次数和倒运量。
2.编制依据2.1基础文件2.1.1招标单位所发的“市东城区鹿鸣湖成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1.2招标单位所发的施工图纸。
2.1.3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及行业标准、本公司有关施工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等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1.概况:鹿鸣湖成湖工程位于永昌路以南,威武大道以西,庄街以北,学院北路以东,占地约284亩,水面面积约16.2万m2,水体规模约38万m3,成湖工程以湖区土方开挖为主。
鹿鸣湖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湖区由引水渠、退水渠、主湖区三部分组成,引水渠长约180m,宽约25-30m,退水渠长约400m,宽约25-30m,主湖区南北长约700m,东西宽约70-400m。
湖区正常蓄水高程为68.5m,20年一遇最高洪涝水位为68.8m,主湖区设深水区、浅水区、过渡区三部分,水深2.0m-2.5m的区域为深水区,距岸定11m以围水域为浅水区,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的衔接为过渡区域。
其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工程及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等,其中土方工程中:土方开挖约696200立方,土方换填约34980立方,湖底碾压约66480平方。
2.施工条件2.1施工场地:施工现场应按“三通一平”完成,根据施工用水量,可采用现场打井以满足施工需要,用电计算电源选择500KVA,可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2.2交通:本工程对外交通比较便利,北有永昌路,东有威武大道,西有学院路等主干道。
3.工程特点3.1根据设计特点、工艺等要求严格,所以在施工管理,技术措施,督促监控十分重要。
3.2根据施工组织和图纸设计要求,应提前对工程测量、定位、坐标建立、标高引入、进行规划,仔细研究,制定措施。
3.3本工程土方量较大,工期紧,涉及雨季、夏季施工,应制定严格的防洪渡讯及夏季高温施工方案。
3.4鹿鸣湖成湖工程开挖深度为3.5m左右,本工程地下水埋深约5.15-7.8m,故不考虑降水施工及水下土方开挖。
3.5本工程为原地表开挖成湖,开挖边坡的保护及湖底的防渗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其中,湖区防渗施工为:换填区土方回填压实及非换填区的地基处理(光轮压路机碾压)。
第三章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一、施工机械设备选择: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工程量,施工机械设备选择:挖土土方量约70万m3,余土土方量约66.1万m3。
施工工期控制在40天(考虑施工准备及天气影响),现在组织24小时作业施工,其各项设备技术如下:⑴、挖掘机(1.0-1.5m3):700000m3/40天(24小时作业制)=17500/1800台/天(24小时作业制)=10台。
⑵、自卸车根据每台挖掘机的作业效率及运距,没台挖掘机配备6辆8t自卸车,共60辆。
⑶、50型铲车:10台⑷、推土机:4台⑸、压路机:土方回填约3.5万方,根据作业强度,配备3台20t 压路机配合施工。
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方案本工程湖岸曲面分布复杂,测量放样工作量比较大。
为保证工程位置的放样及高程准确,根据工程特点,拟采取如下测量方案:a.测量设备设置:设置测量组一组,配备水准仪6台,GPS测量设备3套,配合测量施工。
b.根据设计图纸坐标绘制《湖岸曲面网格坐标图》,设置坐标控制网及水准点: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互相通视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水准点。
根据设计图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敷设三级坐标控制点并与已交底坐标控制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围平差分配得各控制坐标点。
控制桩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并浇灌砼保护,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
每60~100米设一水准点并作闭合导线测量,闭合差在允许围平差分配得各水准点高程。
设置的坐标控网及各水准点每周做一次复核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
根据设置坐标控制网进行定位放线,直接测放各施工区段湖岸曲面的平面位置,同时用其它坐标控制点进行交汇复核,设置水准点可以方便进行施工高程测量。
1、定位控制测量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称方格网),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
(1)方格网的布置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
(2)方格网布置时,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一般为1/10000~1/20000(10m×10m)。
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
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定)。
熟悉设计图纸资料弄清设计和施工要求。
根据平面图和已有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地形,做好施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并绘制放测草图,为不同标高及走向开挖提供依据。
采用极坐标法和角度交会法,其测角进度一般可采用30〞量距精度为1/5000,并因分别计算测试点的点位误差。
2、高程控制测量为了便于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纵段面测量,沿施工现场敷设临时水准点。
纵横断面测量:中心线测量,起止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起点开始量距,每50米设里程桩,并标出桩边号及标高点。
开挖土的放线和抄平:开挖土主要检查容是控制基(槽)坑开挖深度,在挖到一定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坑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水平的小木桩(平水桩:标高误差控制±10mm),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待土方挖完后,再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坑宽度和标高。
利用水准仪和塔尺,根据建设单位指定位置,将本工程的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标注在沉降稳固且不受干扰的建筑物上(或预先设置的木桩上),在整个控制网的测设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测设,把控制网的误差限制在毫米级上,测角中误差限制在5秒以,水准点闭合误差控制在5mm以。
利用上述施工控制网,作为高程控制的依据,将绝对高程换算成相对高程,向下引测,以便相互校核,沿铅直方向向下量取至基(槽)坑最低点。
为了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观测时做到前后视线等长,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和用规定的拉力,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并根据误差情况及时调整,防止出现累计误差。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要求。
三、土方工程开挖及回填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艺流程:1、土方工程开挖施工1)测量放线:施工测量仪器选用经检定合格的GPS、DJ2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
○1平面控制:根据设计高程,用全站仪定位现面控制点,按照设计断面《土方量横断面位置图》和地面高程,每30m测放开挖点一个,用白灰连接成线进行开挖。
○2高程引测:从已知高程桩按四等水准测量沿湖畔周围埋设高程控制桩。
施工时根据《土方量横断面位置图》先在湖岸开挖边线每段面30m 四角打桩,然后测量桩顶高程,确定开挖深度,并在桩上标注。
2)清理、平整场地,清除一切尖角杂物,欠坡回填夯实、富坡削坡挖平后经监理验收合格。
清基:以湖纵、横向轴线为中心,各区段分别用推土机推土,集中堆放,配合挖掘机及自卸车装运自建立制定位置。
3)挖运土: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分层分段开挖,挖掘机挖土配自卸汽车运土,弃土直接运至弃土区。
由人工做出坡样,然后挖掘机挖削披。
4)土方开挖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①开挖质量保证措施a开挖前应对开挖边线进行测量放样,严禁出现边坡超欠挖;b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c严禁在开挖围的上测弃土,必须在边坡上部堆置弃土时,应确保开挖边坡的稳定,并经监理人批准。
②开挖安全保证措施a将设计边线处至少5m围的浮石、杂物清除干净,做好截水沟;b开挖由上而下,严禁开挖面出现倒坡;c开挖边坡上方距开口线5m围严禁堆放开挖土料;d开挖修整好的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水对边坡冲刷破坏。
2、土方工程回填施工土方回填工艺流程:不 合格 合格合格1)碾压试验:根据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容重,设计要求压实系数,计算出施工控制干容重,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符合压实干容重要求的铺土厚度、含水量、压实机械及压实遍数等。
拉运土、铺土:自卸汽车将土卸在碾压完毕的原基上,根据压实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推土机进行平整。
并且装土、铺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都应采取快速连续作业。
碾压:采用20T压路机碾压时首先进行稳压,然后进行终压。
碾压时,严格控制压实遍数,保证碾迹搭接不大于轮宽的1/3,时速不超过2km。
在无试验资料时,铺土厚度和土块粒径的限制尺寸可参照表选用。
铺土厚度和土块粒径的限制尺寸土料填筑的技术要求含水率的处理①含水率低洒水处理当土料的含水率比施工填筑最优含水率低,可在取土时用雾状水给土料加水,然后将土料堆置在另一处,搁置一定时间,使含水率均匀,即可用于填筑。
②高含水率的人工翻晒处理选择适当的场地,用旋耕机将土耙碎,坚硬粘土用铁铣切成厚1~2cm薄片,每层深10~20cm,挖后使其相互架空晾晒,待表层稍干即打碎成小于2~3cm的土块,继续翻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