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六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英语“六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三究四学”课堂模式研究开题报告襄阳市第十六中学二○一一年十月“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襄阳市第十六中学周光慧沈媛琳2011年10月一、研究的背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着教育的第三次革命。

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这场新的教育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和谐、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课题研究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导、修正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其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本校改进教育教学活动,而是语、数、外等各个学科协同行动,整体推进,并展开校内、校外,城乡结合等多种途径进一步验证本课题对其他学科或农村学校等不同地域的课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从课题筹划之日起,十六中颇具教育智慧的科研型校长徐保亭同志就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

他要求我们立足课堂,深研课堂,只有立足课堂、深研课堂才能决胜课堂,素质教育的质量才有保障。

在徐校长的指导下,以课题为统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每一节课都贯彻课题的思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每节课都有新收获,每节课都有新反思。

为了总结经验,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们在反复研读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本学科的特点,研究制定适合本学科教学的课堂模式,总结提炼了构建“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目的课题的研究要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改变我校课堂教学、教研的现状。

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认识发展目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学习状态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关系。

技术发展目的:建构激发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课堂模式及评价策略。

实践发展目的:1.通过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2.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探索并完善本课题的基本操作模式。

3.改进教学中的不足,革除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验证通过“三究四学”教学,学生的水平是否比传统教学法提高得更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探索“三究四学”学习的基本策略。

弄清“三究四学”教学与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程度。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重难点(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三究四学”主要包括:个体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引导探究,课堂教学包括导学、自学、互学、评学。

主要研究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是樊城区教研室落实课改精神,改革课堂教学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

1、结合我校小班额教学的特色,构建“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2、构建“三究四学”学科教学模式。

3、构建“三究四学”课型模式:复习课、新授课、活动课等。

4、构建三究四学”课堂教学目的评价体系。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课堂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课题研究分设以下重点。

内容如下:1、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研究。

2、探索“三究四学”在语文课教学中的策略和有效方法。

3、探索“三究四学”在英语课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4、探索“三究四”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5、“三究四学”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研究。

6、优化教学评估与反馈。

(三).本课题研究的难点:1、结合我校特色探索并完善本课题的操作模式。

2、探索“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1、应用自主学习量表对七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初步评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者得特征。

2、对2010年七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状况变化。

从第二年起进行滚动研究,并跟踪到学生初中毕业。

3、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教育干预,主要从学的角度进行实践探究。

4、组织七年级的老师积极主动到外校学习先进经验,请教研员老师每周到我校进行指导。

同时对在探究式教学已经取得成绩的洋思中学我们安排老师实地区学习。

七、开展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条件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业务素质高,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强,课题负责人周光慧曾积极参与过课题研究,承担校内外教学、教研和教改任务。

论文《论班主任行为和学生的认可状况》曾获国家级一等奖。

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是市级骨干教师。

现任教导处主任。

雷莉是语文教研组长,是我校的优秀教师,教研教改经验丰富。

是区级骨干教师。

熊瑛老师是七年级语文老师,敬业精神强,工作经验丰富,多篇论文获市级奖励。

陈淑敏老师是七年级英语教师,工作经验丰富,教学组织能力强,多次参与讲课评课活动,多篇论文获市、区级一等奖,是区级骨干教师。

唐清秀老师是七年级政治老师,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区级骨干教师。

沈媛琳老师多次承担区级教研教改任务,是市级骨干教师。

侯涛是市级骨干教师,讲师团成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这批高素质的课题组成员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强的人力条件,且课题研究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教研、教改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2、组织条件:成立以周光慧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举全校之力而为之,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为课题实验者提供进修业务机会。

如:安排熊瑛老师到洋思中学区实地学习,安排雷莉老师到武汉学习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研活动。

每周二请区教研员到我校来指导三究四学课堂教学工作,要求老师们到兄弟学校十五中去探讨学习三究四学的课堂教学活动。

本课题下设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各个学科协同行动,整体推进,如:熊瑛负责语文学科的渗透,雷莉负责向其他年级语文学科的渗透,侯涛负责数学学科的渗透,陈淑敏负责英语学科的渗透,唐清秀负责政治学科的渗透,秦公平负责生物学科的渗透。

教导处周光慧和梁继,学校教学负责人侯涛负责召开评审会,验证课题实验效果并推广,并监督学校教研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围绕这一课题展开。

3、物力条件:学校成立了校长徐宝亭、工会主席侯涛、教导处主任周光慧三人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研究并保证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八、研究的过程1.研究的周期及分工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承担人周光慧梁继(2011.4—2011.9)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论内涵的研究,梳理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

第二阶段(全面研究和实施阶段)承担人:唐清秀熊瑛雷莉陈淑敏侯涛秦公平刘发威梁继(2011.10-2012.10)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

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承担人周光慧沈媛琳梁继及全体研究小组成员利用六个月的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论文,展示实验成果的专辑进行课题总结、鉴定、验收等。

(2012.11-2013.5)三个阶段人员分工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

每一个学期都应有阶段研究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

九、预期成果1.显性成果:预期研究成果形式有文本材料、各种录像及电子材料:(1)结题论文、结题报告等;(2)获奖证书(教师论文,公开课,学生的学习竞赛获奖成果等);(3)研究的原始材料(学生的素质测试成绩对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变化等);(4)阶段性成果(一般教研论文,教育随笔或反思案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教育叙事);(5)课题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研究对象前后效果比较);(6)教学软件资源,包括素材库、典型案例录相(光盘)、系列课件。

十、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入手,分析了解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以及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

力争对“三究四学”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对“三究四学”教学模式进一步的充实。

实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三究四学”这种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验,与非实验班的教学进行对比,对“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归因。

通过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学会对学业成绩经行积极的归因。

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1、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撰写佛山市教委教科所2、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奉化市实验小学信息网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朱慕菊主编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则、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郭教育出版社 19995、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