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新野县王庄镇中张志良张瑞芬杨晓星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课堂始末的是教师讲解。

它的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即:组织课堂、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应当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程序,在传统教育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也还可以在一些情况下采用。

2001年全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重在于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重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都进行了重新定位。

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

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死守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2006年新年伊始,我校各个学科教研组就已在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开始酝酿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校英语教研组进行了几个阶段的实验、反思和总结,也对实际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促进。

由此,我们响应上级号召,特申请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图找到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为我市教学改革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前人或同行研究情况:
魏书生、洋思与新课改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定教学目标—自学—讨论—解疑—做题—回想收获
洋思教学法:
自学指导—自学—做题、纠错、错中学会—总结方法—当堂作业、反馈矫正
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
三者的相通之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概念界定:
1.新课程改革:新世纪之初,在全国推行的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切入口,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实践思路形式
3、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它由“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和“活动程序”四个要素构成。

四、研究目标和价值
1、研究目标
(1)通过学习和培训,重新理解和认识课堂。

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的场所;课堂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成为知识探究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执行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2)通过探索与研究,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3)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评价制度,强调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平时的阶段性评价。

(5)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并在各学科教学中实践和探索新课程理念和思路,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推动大批优质课堂的涌现。

2、理论价值
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学生观,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3.实践价值
(1)通过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从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3)有利于确立学生自主活泼的学习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多出人才,出优秀人才。

(4)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该课题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从而更切实有效的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化。

五、理论依据
本研究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省市有关新课程实施的文件精神,依据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参考区域内外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的新成果。

六、研究对象
我校初中生。

七、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教育文献的研究,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调查法:在我校各年级特别是实施年级学生、家长中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

(3)行动研究法:在对我校各年级,特别是实施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预案,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充实和改进,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2、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1——2010.3)
①建设课题组,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

②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实施教师、年级、班级。

③查找、收集、借鉴相关课题的研究方法,组织课题人员学习、探讨。

(二)实验阶段(2010.4——2010.9)
①抽样调查摸底,了解实际情况。

②逐项改革,边实验边操作,积累材料。

③修订计划与方案,实行阶段验收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0.10——2010.12)
①将实践所取得的材料分析研究,进行科学评价和经验总结
②撰写研究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指导和评估
八、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意识的转变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教学信念,它是教育工作者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来自其对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也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准则,对教学行为起着统率和指导作用。

课题组每位老师将接受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课改理念,真正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思想。

(2)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可控制、可操作、可移植的清晰状态,是提高知识传承效率和质量的快捷手段和形式,但它使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绪、情感、个性、能力、创造性等受到忽视甚至压抑。

而新课程环境下建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讨论对话、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我们将围绕课改中心,大力探索英语学科新型的教学模式,使之日趋完善和成熟;大力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其能力形成、人格完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

以上理念体现在
课堂上具体为三个原则和六个优化: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以能力为中心的全面性原则,以活动教学为重点的活动性原则,使课堂根本摒弃传统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注入式”,“填鸭式”,“地毯式”而实现知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优化和创新结构优化。

3、新课程下教师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1)课题组将开展各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提高对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这些活动中,各个教师都能得到锻炼,提高参与课改、参与探索课堂模式建构的积极性。

(2)观摩课由课题组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力求提高备课的质量。

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即课堂教学结束时要使学生达到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明理到导行,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要求;为此,该目标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高度统一。

(3)课题组要求每位成员尽量多听课,我们规定每个成员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堂课后及时写听课评价并上交。

通过听课制度的推行,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

(4)每学期课题组都将召开多次学生座谈会,通过发放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课题组任课教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做全面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九、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获奖证书等
十、参考文献
郑云良.浅谈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今日中国教研,2007(7).
占玉霜.中学英语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