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一、项目背景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位于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家沟,因地处神农架北缘武当山下,现场原生态植被良好,环境优美,风光迤逦,历史文化、佛道儒文化深厚,又相传是人类始祖之一神农氏的故乡,故名“神农源”。
“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以“文化体验”、“猎奇探险”、“生态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主题,立足山水园林、原生态休闲景区的特点,以“文化塑魂、特色迎客”为根本,在全面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休闲度假方面突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特色,为周边近亿客源市场提供良好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服务;依托生态打造人文传统生活景区,对享有“小武当”的五山镇万亩茶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人文景点与天然园林融合,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把“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酒店(式)养老、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1、项目名称“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省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家沟。
4、项目建容与目标建设思路:拟建的“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以“文化体验”、“猎奇探险”、“生态度假”、“养老养生”等等为主题,以“文化塑魂、特色迎客”为根本,在全面打造道教、佛教、儒教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为周边近亿客源市场提供良好的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服务;打造人文景点,对享有“小武当山”的五山万亩茶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人文景点与天然园林融为一体,打造成为“酒店式生态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区”。
和丹江口水库水资源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养身—娱乐—餐饮—住宿—观光—体验--生产(花卉、园林、茶园)”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形成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2)开发目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酒店(式)养老、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3)开发建设容与建设进度本项目规划面积暂定3平方公里(约3000亩,固定建筑用地400亩),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占地150亩,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28400㎡(含停车场),建设周期一年,主要容:停车场(广场)、接待中心、购物小吃商街、景点包装、老年标准公寓、娱乐室、活动健身室、餐厅、茶坊、厨房、员工食堂、门卫室、配电房、道路、围墙、水景、绿化等辅助设施;二期工程:游乐体验配套项目建设。
占地150亩,投资4000万元,建设周期两年,主要用于佛家道家文化体验项目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国际乡村自驾营地、山地越野基地、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营地、拓展·CS镭战基地等项目建设(可以单体招商)。
三期工程:度假休闲观光项目建设。
占地100亩,投资5000万元,主要容包括一期配套工程如度假酒店、景观打造、特色医疗及花卉苗圃基地建设、茶文化园及演艺项目建设等。
5、项目投资及效益概算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2亿元。
三年全部建设完成。
(1)年产值估算:项目建成后产值为5000万元/年;(2)年利润估算:按40%计,实现利税2000万元/年;(3)社会效益:直接解决100--150人就业;(4)投资回收期:8.5年(含建设期2年)从静态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数据表明,该项目投资回报能力强,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较好。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及容1、可研研究工作概况该项目经襄阳市谷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立项。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系统收集该项目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理解了本项目技术基础资料,并于2015年7月上旬,组织专家团队赴现场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然后转入室资料综合研究、报告撰写,2016年1月完成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政策性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3)《省人民政府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4)《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5)《襄阳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实施办法》;(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7)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8)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9)企业提供的相关协议、资质、证书3、法规、方法依据(1)《国家旅游规划通则》(2)《中华人民国旅游法》(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4)《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2.1(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1.30(7)《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1.27(8)《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三、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生态文化旅游体验、生态养老养生和休闲度假为主题,以保护性开发为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中西部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国家产业政策,为项目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本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报高、利税率高。
本项目从规划建设、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本项目对解决老龄化问题、改变传统养老模式、加速传统养老向现代新型养老模式的转变,促进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加快襄阳市产业结构改革步伐、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游客、居民、社会、政府、投资企业都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充分考虑了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对生态资源效益的提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注册公司,开展企业自筹、股份众筹、申请补贴等方式筹措资金实施。
并建议相关政府及组织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市场预测与分析一、项目背景1、生态养老相关政策背景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
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4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逼近,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并针对养老工作陆续出台相关优惠及扶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襄阳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实施办法》等。
2、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度假项目政策背景旅游业在世界围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大众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警觉,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
1998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委员会第46次大会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1)国家相关政策200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5年6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旅计财发〔2005〕5号),提出要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旅游标准和规的制定工作。
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在九寨沟召开“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2)地方相关政策旅游业被确立为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中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省实现“四个跨越”的战略性产业。
(3)旅游业是襄阳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旅游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3、养老院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 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襄阳市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
新建该项目,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襄阳市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襄阳”的要求。
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项目的建设,将为襄阳市弱势老人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
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快襄阳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项目实施后,将很好的改变原有的敬老院设备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将极大的满足老年朋友对中高档养老养身的需求,填补襄阳中高档酒店式生态养老中心的空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将在辖区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