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物理PPT课件(2篇)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物理PPT课件(2篇)
习题课3
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
高频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知识贯通]
1.受力分析 根据研究的问题,选取合适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
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一过程即为
物体的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特别提醒]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
体间有弹力时,不一定
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
则必有弹力。
C.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43mg
D.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43μmg
解析:将四个球看成一个整体,地面的支持力 与球受到的重力平衡,设下方其中一个球受到 的支持力大小为 FN,因此 3FN=4mg,FN=43mg, 选项 C 正确;最上方的球对下方三个球肯定有压力,即有弹力, 选项 A 错误;以下方三个球中任意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图所示,由此可知选项 B 错误;由于地面与球之间的摩擦力为 静摩擦力,因此不能通过 Ff=μFN 求解,选项 D 错误。 答案:C
[即时训练] 1.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力、支持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力、对斜面的压力 解析: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没有受到摩擦力,受到重力、
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下滑的力是重力的分力,不是物体实际
受到的力,不需要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力,
[解析] 以 A 为研究对象,若 A 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则 A 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A 一定受到 B 对 A 沿斜面向上的 静摩擦力,故 A 正确;以 A、B、C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 轻绳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这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所以地面对 B 有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故 B 正确;以 C 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 轻绳的拉力和 B 对 C 的支持力,这三个力可能平衡,所以 B、C 之 间可能没有静摩擦力,B、C 间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故 C 正确; 以 B 为研究对象,至少受到 6 个力的作用:重力、A 对 B 的压力和 静摩擦力、C 对 B 的压力、地面对 B 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另外还 可能受到 C 对 B 的静摩擦力,故 D 错误。
3.如图所示,物体相对静止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同向匀速运
动。物体受到的力是
()
A.重力、弹力、静摩擦力
B.重力、弹力
C.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
D.重力、滑动摩擦力 解析: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相对于传送
带无运动趋势,所以不会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故只受重力和
传送带的支持力,故 B 正确。 答案:B
C.汽车受到沿坡面向上、大小不断增大的静摩擦力作用
D.若汽车能顺利爬坡,则车胎与坡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
为车重的大小
解析:由于汽车缓慢逐步沿斜坡攀爬,故汽车受力平衡,对坡面 上的汽车受力分析,坡面上的汽车受到重力、坡面的支持力与摩 擦力,设坡的倾角为 θ,则支持力:FN=Gcos θ,坡的倾角增大, 则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坡的倾角增 大,则汽车对坡面的压力减小,故 A 错误;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Ff=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当 θ 增大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增大,故 B 错误,C 正确;要使汽车不打滑,则有:Ffm≥mgsin θ,由于 sin 45°= 22,可知若汽车能顺利爬坡,则车胎与坡面间 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车重大小的 22倍,故 D 错误。 答案:C
[集训联通] [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 B 放置于 水平地面上,其两侧放有物体 A、C,C 通过轻 绳连接于天花板,轻绳平行于斜面且处于张紧状 态,A、B、C 均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间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B.地面对 B 一定有摩擦力 C.B、C 间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D.B 一共受到 6 个力的作用
FA=kxA,FFAC=sin130°=2∶1,xxAC=2∶1,故 D 正
确,A、B、C 错误。
[答案] D
[规律方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当分析系统所受外力时,可以采用整体法来分析外界对系 统的作用力。
(2)当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隔离法且选 择受力较少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高频考点二 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物体平衡问题
[知识贯通] 1.分析多物体的平衡问题,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若一 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 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 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 求解简便。
(3)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减少受力分析的个数,但不能分析内 力;隔离法的优点是对多个物体受力了解比较清楚,但计算时有 点麻烦。
[即时训练]
4.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则
()
A.上方球与下方三个球间均没有弹力
B.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
[答案] ABC
[易错警示] 受力分析中如何防止“多力”或“漏力”
(1)防止“多力”:对每个力都要找出其施力物体,若某个 力找不到施力物体则说明该力不存在;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 用力不能画在图中,另外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分析。
(2)防止“漏力”:按正确的顺序(即重力→弹力→摩擦力→ 其他力)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
[集训联通] [典例2] 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
簧 A、B、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 A 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为 30°,弹簧 C 水平,则弹簧 AC.1∶2
D.2∶1
[解析] 将两小球及弹簧 B 视为整体进行受
力分析,如图所示,有:FC=FAsin 30°,FC=kxC,
而是斜面受到的力,不需要分析,故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A
2.如图所示是汽车 45°极限爬坡时的照片,汽
车缓慢逐步沿斜坡攀爬,坡的倾角逐渐增大
至 45°。下列关于汽车这一爬坡过程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坡的倾角越大,汽车对坡面的压力也越大
B.汽车受到沿坡面向下、大小不断减小的滑动摩擦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