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辩立论稿

一辩立论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互联网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弊大于利。

互联网加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结合。

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互联网加的模式对实体经济来说也是有利有弊的。

我方认为,这种结合方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是弊大于利的。

第一,互联网加会对传统的资讯传播方式进行冲击。

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称为严重的受害者。

在座的各位都能切身感受到互联网对传播方式的冲击。

网络资讯平台的兴起,网络成了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家看新闻、看电视、看电影都更倾向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那么电视、报纸、电影等产业就不可避免地或遭受极大的冲击。

第二,互联网加也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后端部分进行了冲击,也就是对流通渠道的冲击。

首先是对社会零售体系的冲击。

由于线上销售覆盖面广,接触人群多,展示成本低,且网络销售产品的价格也明显低于线下价格,于是,线上电商大行其道。

然而,实体企业一窝蜂进入电商,结果被碰得头破血流。

实体企业网上做生意99%都亏本,因为钱都花在广告和流量上了,不买广告和流量就没有销售量。

而如果实体店铺不加入网上销售的模式,那些网上销售的店铺又会挤占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很多实体店都不得不关门。

加入和不加入网上销售,生存都很艰难。

从这里可以看出,互联网加对实体企业不利,对就业不利,对中国未来经济也不利。

其次,互联网加的模式减少了中间商,砍掉了其中一个环节,换一个角度,原来那些中间商的生存空间就减少了,他们的发展前景很渺茫。

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们也就受到极大的冲击。

而对那些下岗失业的人们,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也很难就业,收入减少,意味着消费也减少,如果消费不足,经济又如何能发展得好呢?
第三,互联网加导致的商品价格下降引起了价格战,非但没有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反而通过裁员、降薪、降质量等方式降低成本,企业不断萎缩,恶性竞争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因此,电商模式虽然短暂地带给了消费者低价格,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加带来的低价格还是得不偿失的。

第四,互联网加的大数据技术使得利基市场被挤压。

所谓利基市场,就是是那些大型企业忽视了的潜在的缝隙市场。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靠着灵活的市场嗅觉和反应,抓住了这些大企业忽略了的利基市场,才能逐步成长为市场的挑战者。

在互联网加的经济形态下,占有市场主要份额的企业,能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进行精准营销,凭借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抢占利基市场,资源被巨头垄断,中小型企业被挤压,存活率低。

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中小型市场慢慢成型长大,让他们发挥活力,而互联网加的经济模式最终市场的活力就会下降,经济情况也下降。

总而言之,互联网加的经济模式虽然现在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便利,但我们认为,总的来说,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