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二课时第二单元二课时第三单元二课时第四单元二课时第五单元二课时期中考试课时第六单元二课时第七单元二课时第八单元二课时复习、期末考试二课时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二篇课文。

在三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四篇。

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此外,略读课文八篇。

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二、全册教学要求(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思路(一)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

我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

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学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①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做重点指导和点拨。

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

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本册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

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本人觉得略读课文的教学大体步骤如下: 先是教师出示阅读提示或学习目标,再是学生根据其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与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检查读书效果。

(三)“积累与运用”的教学“积累与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温故知新”与“语海拾贝”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会默写就可以。

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补充。

“互动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与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酌情检查。

“口语交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交际的欲望入手,是学生明确围绕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能地是学生积极参与,得到锻炼。

在“习作百花园”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进度计划第一、二周第一单元共二课时第三、四周第二单元共二课时第五、六周第三单元共二课时第七、八周第四单元共二课时第九周复习前四单元内容第、一周第五单元共二课时第二、三周第六单元共二课时第四、五周第七单元共二课时第六、七周第八单元共二课时第八、九周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计划…………………………………………1、看海………………………………………………………2、古诗两首…………………………………………………4、游漓江……………………………………………………积累与运用(一)…………………………………………第二单元单元计划…………………………………………5、捅马蜂窝…………………………………………………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7、藏羚羊的故事……………………………………………8、蝈蝈………………………………………………………积累与运用(二)…………………………………………第三单元单元计划…………………………………………9、母鸡………………………………………………………10、一只贝…………………………………………………11、狼群……………………………………………………12、美丽的眼睛……………………………………………积累与运用(三)…………………………………………第四单元单元计划………………………………………13、少年闰土………………………………………………14、弹琴姑娘………………………………………………15、高斯智断瓶中线………………………………………与运用(四)…………………………………………第五单元单元计划…………………………………………17、不平常的信……………………………………………18、革命烈士诗两首………………………………………19、许世友四跪慈母………………………………………20、海娃……………………………………………………积累与运用(五)…………………………………………第六单元单元计划…………………………………………21、我的老师………………………………………………22、阳光很活泼……………………………………………23、信任……………………………………………………24、网上呼救………………………………………………积累与运用(六)…………………………………………第七单元单元计划…………………………………………25、鹬蚌相争………………………………………………26、自然之道………………………………………………27、蜘蛛脱险………………………………………………28、心田上的百合花………………………………………积累与运用(七)…………………………………………第八单元单元计划…………………………………………29、颐和园的长廊…………………………………………30、女娲创造人类…………………………………………31、古诗两首………………………………………………32、埃及金字塔……………………………………………积累与运用(八)…………………………………………第一单元单元计划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

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

“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看海作者:徐蔚南精读课文(讲授课)教材简析《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情感朗读法指导点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想象一下大海的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感受大海的美。

)导入: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

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紧扣“看”,引导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