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至第二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属于( B )的马克思主义。
A、狭义B、广义C、具体D、抽象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 B )A、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B、德国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D、英国的欧文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一到( D )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A、自然观B、社会存在C、物质世界D、社会历史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矛盾性D、实践性5、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 C )。
A、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围绕着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展开了( B )的争论。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D )。
A、认识运动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8、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是指( A )。
A、从实践到认识B、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D、从理论到行动9、真理的本性在于( A )。
A、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直接现实性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D、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10、在认识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是( B )。
A、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B、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D、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B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列宁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BC )。
A、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C、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理论成果D、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有( ABCD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4、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BD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活动对物资条件的依赖性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ABC )。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世界统一与存在6、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 AB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D、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7、实践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CD )。
A、从实践的本性看,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B、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即绝对性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8、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C )。
A、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地感性材料B、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D、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C )。
A、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B、任何真理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D、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1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学说。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生,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4、物质世界的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7、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可一到自然观上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8、在一切工作中都要思想领先(√)9、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10、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严重缺陷在于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__剩余价值学说_ 两大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5、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答: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意义是:(1) 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③它是实事求是是路线的哲学基础。
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答: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有志有才的青年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青年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用辨证的唯物主义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指导工作学习。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连接的环节(3)作为发展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4、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何在答:实践-认识-实践”的两次飞跃,对于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说获得了事物本质的认识,认识过程相对完成了。
但是,事物的本质有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乃至更深刻的本质;同时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仅仅有一次循环是不够的,认识的发展要求实践和认识不断循环,这就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单纯的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它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了更高、更深的程度,使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循环,人们的认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5、真理与谬误的相互关系答: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