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
人教版)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争霸”,第二部分“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回答:
(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
(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
(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二、战国七雄
结合下列形势图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

第一组:地图
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段?这两个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2)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有著名的战役发生。

比较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第二组:连环画
第九集第十一集
第十三集第十四集
第十七集
(3)“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在哪次战役后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十四集”的最终结果如何?
(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请你说出三个来。

(5)结合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4年·江西省)“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
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2014年·安徽省)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4.(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5.(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
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
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
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

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
6.(2014·山东烟台)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2014·安徽省)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2014·湖南益阳)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9.(2014·湖南怀化市)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

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课后反思】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春秋争霸
(1)东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强大,不尊天子;分封制瓦解。

(3)原因:齐桓公革新图强。

晋文公勤于治国,楚庄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践毅力顽强,雪耻复国。

启示: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4)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

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战国七雄
(1)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

(2)春秋时期的战役目的是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役以兼并对方为主要目的。

(3)齐桓公。

城濮之战。

晋国军队。

越国灭掉吴国,后来越王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时。

(4)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举出三个即可)
(5)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直击中考
1B 2B 3A 4B 5B 6C 7C 8A
9.(1)晋文公;(1分)(2)朝秦暮楚;(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