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秋
齐桓公 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战 春秋争霸
国
晋文公: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的
楚庄王:(楚—晋,楚军获胜)
纷
七国:齐、楚、秦、燕、赵、魏、韩
争 战国七雄 方位: 东、南、西、北、到 中 间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齐—魏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西 周王室直接管辖
周
从镐京到洛邑方 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 人口众多, 天子是政治
辖的军队多 资源丰富。 上有最高的
达14万人以
地位。
上
东周初年王室直 平王东迁后,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接近辖的土地有 还有3万人。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东 方约600里的土地,后来逐渐减 财力、物力、不得不依靠 周 往后越来越少。 少到只剩下 兵源减少 强大的诸侯。
比较阅读: 从西周到东周,天子地位有何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 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从天
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
侯。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 西周、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
土地
称
兵力 财力物力 天子与诸
人口 侯的关系
齐恒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 因是什么?
1、前提: 周王室衰微
2、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晋迅速强大起来。
3、威望: 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 你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吗?
吴王阖闾 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剑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你能奈何?
赵 王赵
括
秦国VS赵国
我离纸兵上!谈
白 间!
起
廉 赵我天下 颇 括无敌!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交融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
第一个霸主
原因 改革强国——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手段高明——“尊王攘夷”,深得人 心
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中原第二个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
中原第三个霸主:楚庄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之后沉溺于酒色,不 认真处理国政。为了制止别人前来劝谏,还颁布 了一道命令:“有谁敢来劝谏,一律处死!”大 夫伍举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为此十分忧心,于 是,他决心求见楚庄王,巧言进谏。一日,伍举 对楚庄王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 猜。”楚庄王觉得十分新鲜,就说:“哦?说来 听听。”伍举说:“有一只大鸟,停在楚国的大 山上已有三年了,它不飞也不叫,请问这是只什 么鸟?”楚庄王一听,顿时明白伍举是把自己比 作了那只大鸟,便笑着说:“此鸟不飞则已,一 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说三年不 飞的鸟,一飞必定冲天;三年不鸣叫的鸟,一鸣 必定惊人。伍举听后深感安心。在伍举和苏从的 忠谏下,楚庄王终于痛改前非,从此励精图治, 使楚国逐步发展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国家。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
第一个霸主
秋
齐桓公 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战 春秋争霸
国
晋文公: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的
楚庄王:(楚—晋,楚军获胜)
纷 争
七国: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 方位: 东、南、西、北、到 中 间
公元前475 年是战国时期开始的年代。
• 3、中原第一个霸主是 齐桓公 ,决定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城濮之战 之战。 • 4、长平之战 之战以后,其他六国再也没有 力量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老马识途(管仲)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 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 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 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 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 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 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 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 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 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 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 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 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比一比:
1、阅读有关战争的课文部分,完成以下表 格。
战 争 交战双
影响
方
桂陵之战 齐、魏、赵 围魏救赵,历史上著名战例
马陵之战
齐、魏
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东方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齐国 VS 魏国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魏 围魏救赵
齐国 vs 魏国
赵括取代 我廉坚颇守!不出!
➢西周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西周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结果如何?
• 西周后期,著名的暴君是谁? • 你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 • 这个故事最终害了谁?导致了什么结果?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 周”。
镐京 (陕西西安)
洛邑 (河南洛阳)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战国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读史明智:从这些战争可以看出,春秋战
国时期有何时代特征?
• 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 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 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 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 中国的政治。
春
第一个霸主
秋
齐桓公 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战 春秋争霸
国
晋文公: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的
楚庄王:(楚—晋,楚军获胜)
纷
争
匈
奴
三
家
秦
分 越
看地图比较:
战国七雄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楚、秦、燕 战国时期晋分三家: 赵、魏、韩
匈
奴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 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 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 次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 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 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 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 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 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 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 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抵。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 国,高傒立其为国君。是为桓公。
纷
七国:齐、楚、秦、燕、赵、魏、韩
争 战国七雄 方位: 东、南、西、北、到 中 间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齐—魏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巩固练习:
• 1、公元前770 年, 周平王 把周朝的都城从镐 京迁到东边的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和 战国 两个时期。 • 2、东周建立的年代就是 春秋 时期开始的年代,
• 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 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
第一个霸主
秋
齐桓公 原因: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战 国 的
春秋争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楚—晋,楚军获胜)
最后只有方约百 几千人了 里的土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找一找: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中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请思考: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成就霸业?
自然条件——盛产鱼盐,经济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