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留守梦想爱心点亮人生之路
——新民小学用科技教育铺垫留守儿童人生之路
山的那边是什么?是车水马龙,还是城市的喧嚣?亦或是飘满思念的红叶?贫穷并不在于物质,而在于每个孩子心底的渴望。
用科技教育成就留守儿童的梦想,为他们点亮人生之路是每一个科技教育工作者永不放弃的责任。
——题记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已经退居二线的杨烈权校长和平常一样走进教室。
开课伊始,杨校长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愿望吗?”有的说长大后想当老师、医生、科学家……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杨校长为之一震,他说:“我想发明一种小型飞机,价格便宜到普通家庭能购买。
因为我想妈妈,我想自己开着飞机去看妈妈……”“我也想妈妈!”教室里好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来,接着,抽泣声此起彼伏,原来的教学计划根本无法进行。
这个孩子就是董坤。
他的父母三年前就去了浙江打工,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就成了董坤的依靠。
下课后,杨校长把董坤叫到办公室,问他对科技小发明有没有兴趣。
没想到一提到小发明,董坤就来了精神,他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自己做小发明的故事。
原来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完成了学习任务后百般无聊,就喜欢把家里的废旧物品进行改头换面,有的还派上了用场。
比如:家里的灯具脏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自己又太矮了,不方便擦洗,他就用塑料泡末和竹竿做成一个T型的工具成功地清洗了灯具。
杨校长觉得这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孩子,就因势利导:“那
你想不想参加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也许有一天你真的能发明出想象中的飞机,经常去看妈妈呢!”董坤眼前一亮:“好,愿意,我当然愿意。
”
从那天以后,每天放学后,董坤总是早早地来到杨校长办公室,认真地学习航模的设计、制作。
多少次,他的手被零件扎伤,他忍住疼痛,用创可贴粘好继续制作;多少次,他为设计不出最佳效果而困惑,和杨校长一起冥思苦想;多少次,同学都回到家里做完作业出去玩耍了,他还和杨校长为那一丁点的完美反复地做着试验。
难怪杨校长说:“这孩子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孺子可教也!”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25届重庆市科技航模比赛中,董坤带着和杨校长一起努力的结晶——“展翅翱翔”号航模获得二等奖。
燃瓶外壁刷、世界时钟、适用马桶盖、学生裁纸盒、书画工具套装箱、试卷装订夹……望着桌上一大堆刚刚获奖的科技小发明,杨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4月6日,欢快的歌声在新民小学的科技活动室里回荡。
摆满器材和学生作品的活动室里挤着一群孩子,正围着留守儿童陈灿唱歌。
杨烈权校长手捧着荣誉证书和奖品走到他的面前:“陈灿,在你生日这天,我送你一份礼物,祝你生日快乐!”打开一看,原来是陈灿的小发明——试卷装订夹获奖了。
他哽咽着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谢谢杨校长!”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已看不到以前的那种忧伤,几十个孩子一起拥上来,为他的成功庆祝。
看着一群离开父母的山村孩子,杨校长心潮澎湃。
去年,陈灿还是个流着鼻涕的孩子,沉默的他从来不和其他孩子玩耍。
即使下课后也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学校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后,陈灿经常往活动室跑,可他从来不进去,总是站在窗户外望着里面的孩子,那眼神充满着期待。
这一幕恰好被杨校长看在眼里,杨校长把他叫到一边问他:“你喜欢科技活动吗?是不是想参加?”陈灿使劲地点头,可仍然低着头不说话。
杨校长接着说:“那你明天也来参加吧!”陈灿又一次地沉默了。
在杨校长的追问下,陈灿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
原来他也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的是去年爸爸在工地上出事,腿落下了残疾,不能出去打工挣钱。
妈妈没有什么技术,即使在外打工也难以支付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不用说爸爸的腿还需要医药费。
看着孩子一脸的渴望,那泪眼朦胧的双眼,杨校长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他当机立断:“孩子,你不用担心,所有的费用我帮你解决。
不过,你要答应我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此时此刻,还能说什么呢,陈灿又一次使劲地点头。
从那一刻起,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不要辜负杨校长的期望。
因此,他比谁都来得早,走得晚,比谁都努力。
今天,他的汗水终于换来了鲜花和掌声。
“问渠哪得清几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小青年让杨校长相信:科技活动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破茧成蛾,这是蚕蛹的渴望;蜕变成蝶,这是毛毛虫的梦想。
一个老师的教育个性、一个留守儿童的人生理想,却因为她——青少年科技教育而悄然蜕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望着一群群蜕变后的留守儿童,我们不
会忘记他们和辅导老师灯下夜谈的专注,不会忘记试验失败时的狼狈,不会忘记享受成功的欢呼雀跃。
在新民小学,所有的科技教育工作者都将继续用科技成就留守儿童的梦想,用爱心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希望,将从这里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