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述职报告我现年44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从事经济金融工作21年,在奎屯支行曾任主任、人事科副科长、副行长,现任党委书记兼主持工作副行长(副处级),20xx年5月取得经济师职称。
在任职期间,本人励精图治,勇于开拓,牢固确立了一个经营理念(利润最大化),二个战略(增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提效益;巩固农村阵地,主攻城市市场)三个经营目标并重(负债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目标、经营效益目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991年被中国金融工委评为全国金融系统文明优质服务标兵;荣获了1999年-2000年区分行自治区级先进个人;并评为1999年-2000年度新疆分行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了中国农业银行1920xx年-2000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xx年荣获全国金融工委“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根据任职条件,申报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现将任职以来的情况作如下汇报,请评审。
一、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两高一优”农业发展。
我主持信贷工作期间,针对信贷投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争取规模效应,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确立把支持的重点放在产品“优、新、硬”上,突出“五项支持”、重在“三项提高”,实现了“三大转变”。
“五项支持”即:(1)支持科技示范。
共支持兵团级科技示范团1个,高科技示范团3个,由示范带动的幅射户1836户。
(2)支持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运用,率先在全疆组织实施“三优先、二转变、一保证”信贷对策。
“三优先”即化肥、地膜、农药贷款优先供应;“二转变”一是支持科技投入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的转变,逐步形成财政,国债资金、企业基金和信贷投入的全方位投入体系,二是支持农业实用技术向纵深方向转变;“一保证”即保证主要农作物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几年来,围绕垦区“1825工程”即建成稳产高产田100万亩,小麦单产达800公斤,皮棉单产达200公斤,年实现利润5000万元。
在我行信贷紧密配合下,复合性农业科技使垦区主要作物技术含量达到52%,主要作物单产平均增加12%。
(3)支持良种繁育、示范、推广。
连续两年在新疆首创5000亩小麦单产达到千斤,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4)支持建成三个出口棉加工生产线和六大精准农业生产基地,5年间,先后繁育了系7、97145等高产抗病棉种,使奎屯垦区皮棉突破200万担,实现农业利润的超亿元。
(5)支持优质农业的规模经营,20xx年农七师“锦牌”棉花荣获全国十大品牌棉第一名。
“三项提高”:(1)提高农业规模效应,支持垦区相应完成优质棉、甜菜、蕃茄等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垦区被确定为“国家扶持的粮棉大县”。
(2)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比重,促进垦区完成低产田改造40万亩,开荒和收复弃耕地5万亩。
(3)提高畜牧业个体产值和整体效益。
到20xx年,完成对8个团场的圈舍建设和牧机更新配套的重点投入,年增存栏羊数6万只,猪2万头、鸡23万只。
“三大转变”,支持垦区从产品数量增长向促进品质优转变,从支持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向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综合开发转变,从分散使用粗放管理信贷资金向适度集中,效益型信贷支农转变,实现结构、规模、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益的统一,促使农产品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
98—20xx年,我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四中全会《决定》的同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扶持国有企业扭亏增盈。
贯彻落实总分行“双优”战略,积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加强贷款投向管理,不断加大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根据奎屯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严格控制工业贷款、适度压缩商业贷款、重点投放农业贷款”的信贷战略,把信贷投入的重点放在大力支持科技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上,重点抓好了一批信誉好、质量优、前景广、效益高的国有企业和加工业,支持了优良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开发,促进了“贸工农”产业链的集约化经营,20xx年末,我根据兵团农牧团场经营体制发生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了贷款投向和客户结构,因地制宜,主持制定了《农牧团场职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行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为农户担保的“一助一、一保一、一盯一”的信贷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一条即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又能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促使了我行信贷业务的增长向质量和效益上转变。
20xx—20xx年,本人决策发放农业贷款23.6亿元。
促使奎屯垦区农业连年夺得大丰收,产值效益均达历史最好水平,为奎屯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明星县市”做出了贡献。
我行支持垦区农业的做法得到总、分行的充分肯定,并在20xx年9月总行召开的“农垦系统粮棉大县、两高一优”农业示范贷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二、强化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针对我行不良贷款占比呈上升态势自98年起,我提出“对全部信贷资产进行监控,对有风险信贷资产综合治理”的主张。
具体组织开展了“一个坚持、二个制定”,实施“三大策略”,运用“四攻”、“五法”战略战术,开展“六建立”活动收到良好效应。
一个坚持:即企业信用等级一年一评,内部综合授信一年一定,始终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贷款”的操作程序,认真执行信贷新规则和信贷理制度,严格按照贷款操作规程办理信贷业务,加强贷后管理,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
两个制定:(1)制定规划。
我组织制定“611”信贷规划,即用三年时间,收回不良贷款6000多万,新增贷款收回率100%,新增贷款收息率100%。
在措施上主要推行“三定”清收盘活责任制,一是定责任,将不良贷款清收任务,逐户落实到每个领导,相关部室和有关责任人,应用集中清收、岗位清收、责任清收和离岗返离清收等多种清收形式,采取协议清收、依法清收、招标清收、仓户清收等手段,努力扩大清收盘活效果。
二是定期限,按照劣质淘汰客户退出计划,确是清收盘活期限,实行限期清收盘活,三是定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将考核任务指标与个人切身利益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2)制定制度。
20xx年以来,我先后主持制定和完善了《驻厂信贷员工作制度》(区分行转发全疆推广)、《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实施结则》《贷款封闭运行管理办法》《农牧团场职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五项制度和实施方案,形成了较完整的信贷目标管理体系。
“三大策略”:(1)实施“农行与法院联姻,司法部门为收贷保驾护航”策略,促使各级法院为化解我行不良资产,不遗余力地提供服务;(2)实施“行领导包大户,业务科室包全盘,清收人员包一片”的综合治理策略;(3)实施“资金注入活一块,化解风险抢一块,依法收贷保一块”策略。
“四攻”、“五法”:即讲究战略战术,搞好依法收贷,“四攻”就是以法律为武器,采取“先催后教、追索盘活、以资抵贷、改制盘活”;等手段清收;“五法”是重组清收法、置换清收法、转化清偿法、连带清偿法、代信清收法等形式清收。
20xx—20xx年期间,公认的“四死厂”贷款本息570万元。
三家破产企业贷款2030万元、八家特困企业贷款本息1270万元全部收回。
六建立:(1)建立一支过硬的信贷队伍。
到20xx年底,全辖信贷管理人员占全行职工人数的20%。
(2)在四个重亏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驻厂信贷员制度;(3)建立信贷导向系统、约束系统、保障系统、预警系统。
(4)强化了信贷基础管理,建立了一套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直至收回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度。
(5)把清分工作与实施“双优”战略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建立有风险信贷资产定期分析制度。
(6)建立信贷管理责任机制,认真执行信贷新规则,按照新规则的机理和基本程序办事,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信贷新规则运作。
由于在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上狠下功夫,我行贷款质量显著提高。
20xx年末,不良贷款下了2469多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由上年的33.25%下降到20xx年的26.86%。
我行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经验和做法在区分行20xx年工作会议和伊犁地区各金融单位联系会在做经验介绍,连续三年被分行评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先进集体”。
三、加大市场和客户的拓展力度,突出重点狠抓存款。
在我任职期间,人行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加之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棉花市场又出现疲软,国有企业亏损较多,给组织存款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求发展,我提出“找准突破口,寻找着力点,全方位开拓存款的渠道和空间”,从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入手,实施全员大营销战略,推行网点规划化服务管理,制定资金组织工作“十大标准”开展争创“四个一流”、“四讲一服务”等活动,具体从拓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种类、开拓业务范围(中间业务)创新营销体制,健全营销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入手,在公关、机制、管理、宣传等方面推出八项举措。
(一)大胆深化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内部机构、健全激励机制、实行竞聘上岗。
一是我按照区分行组织机构体系调整实施意见,将支行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3个合并成现在的8个,人员编制由原来80人减少到70人,调整了客户经理部和风险资产经营部的人员素质结构,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两部”人员编制达到24人,撤并低效营业机构6个,升格了4个储蓄所,营业网点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中层干部聘任,员工聘用,全员竞争上岗,制操作上实行“四公开”,即目标任务公开,人员编制公开,考核评价办法公开,收入分配公开,变“选马”为“赛马”,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三是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根据一线员工、客户经理、营业网点主任和机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分类核定收入与分别考核,以经营业绩和效益确定营业网点的总收入,以贡献大小确定个人分配,彻底打破收入分配的“大锅饭”。
(二)明确市场定位,实行目标管理,每三年为一个规划期制定存款奋斗目标,推行任期经营目标责任制和承包经营制,并与“双聘”工作和收入分配挂钩考核,在市场拓展上,确立了三个层面的市场定位,一是巩固团场,拼抢城区,明确了区域定位;二是以优良客户为重点,明确客户定位;三是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确立业务定位,在客户群体分类上,细分了五大目标市场,按客户类型分为个人客户市场、公司客户市场、机构事业客户市场、同业客户市场、外币客户市场。
(三)实施CI战略,树立我行形象。
通过着装、行为、语言、仪态、环境、服务、上岗、安全、操作、道德十大标准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规范员工行为和服务。
(四)确立了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以客户经理部为中心的市场拓展思路,建立了上下联动营销机制,实施全员“大营销”工程,2000年成立了客户经理一部和客户经理二部,“二部”不对外挂牌,由行领导以及直接参与市场营销的部室和营业网点负责人组成,形成了行领导——各级客户经理——营业主任为一体的市场营销队伍,制定了信息上报和反馈、客户经理例会,业务考核等10项制度,保证了“一部”与“二部”协调配合和有效运行,加大对客户的综合营销力度,大胆的推行全行员工营销策略,将业务经营指标分解到各经营部门和处所,直至到各人,将全行员工的收入,业务费用与存贷款银行卡、国际结算和结售汇、中间业务等指标挂钩,各网点内部也按员工个人的存款、业务量进行收入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全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