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1.1发现细胞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2.1.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2.1叶绿体与线粒体2.2.2其他细胞器2.2.3细胞核2.4细胞骨架与内膜系统3.1水与无机盐3.2糖类与脂质3.3蛋白质3.4核酸3.5元素与生物大分子4.1.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4.1.2酶的特性4.1.3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4.2ATP4.3.1细胞呼吸的类型4.3.2细胞呼吸的过程4.3.3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4.4.1光反应4.4.2碳反应4.4.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1.1细胞周期5.1.2细胞的分裂5.2细胞的分化5.3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发现细胞【教材分析】该节课主要包括发现细胞的科学发现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最后介绍科技进步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史的内容较多,相对比较枯燥,结合初中知识及插图,引导学生抓住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与细胞发现及细胞生物学学科发展的相关性。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细胞学说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教学过程】学的活动2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问题。
学的活动3学生阅读教材P2-3,完成表格的填空。
教学板书设计发现细胞1.细胞学说的建立及主要内容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教学反思】此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且重点在于科学史的介绍,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在介绍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摸索生物实验及生物探究的意识。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寻找证据(观察)和实践应用(讨论)内容的编排,体现新课改的迁移性目标,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是希望帮助学生落地素养,所以在单元目标的设计上,需要找到学生能够迁移应用的目标,即从学生在本章中学到了“走向学完本章后,学生可以在……情境下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分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本节内容既是学生所学的初中知识的延伸与深入,也是高中生物后续许多内容的学习的起始,其中渗透了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制作动物、植物或真菌细胞的临时装片。
3.举例说出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核心素养】1.高倍镜的使用及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1.光学显微镜和永久装片。
2.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
【教学过程】样的?有哪些不同?1.展示显微镜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出显微镜各种结构名称,认识其功能。
教师显微镜操作示范,并示范边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教学反思】从学生元认知出发来设计问题,问题紧密结合教学目标,问题指向明确,知识的生成循循渐进。
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充分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必要时,可作诊断性训练,以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活动环节做了有充分的准备,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又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形成性评价1.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A.510⨯⨯D.2040⨯C.1040⨯B.10102.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制片——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________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总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过程:①先在________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②移动载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像)移动到视野________;③转动转换器,让________倍镜头正对通光孔;④调节________,使物像清晰。
板书设计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一、寻找证据观察(一)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对光,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低倍镜观察清楚后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2.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拭载玻片→滴清水→取材→展平→盖上盖玻片→染色(滴入,吸水纸吸引)二、实践应用讨论质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1.针对与细胞结构、功能相关的现象提出问题,对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收集来获得证据,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建构质膜模型。
3.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核心素养】1.探讨质膜结构模型,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收集来获取证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1.实验材料和用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磷脂脂肪酸分子具有亲脂性;磷酸分子具有亲水性。
磷脂分子是一端亲脂而另一端亲水的两性分子。
该理论主要包括: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
3.磷脂和蛋白质位置不是固定的,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设问:为什么SARS病毒、HIV病毒又可以侵入人体细胞呢?讲述: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有些病毒、细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细胞膜功能,认同细胞膜对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进行识别和结合,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糖蛋白)【展示图片】通道交流讲述:有的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
例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完成信息交流。
设问:相距较远的细胞怎么进行信息交流呢?【展示图片】激素分泌传递作用过程(间接方式)。
形成性评价1.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图是( )2.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把人和小鼠的细胞融合。
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A.人细胞与小鼠细胞发生反应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小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和性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小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3.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A.具有选择透过性B.具有全透性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具有保护作用4.下面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一组细胞是()①食用的糖醋蒜的细胞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③植物的根毛细胞④人口腔上皮细胞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5.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物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北师大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寻找证据证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其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方式”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两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动物、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内容的延伸,又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容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教材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说明渗透作用的原理;2.说出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3.能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核心素养】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收集来获取证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渗透作用的过程。
(2)概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2.教学难点:概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课前准备】1.实验材料和用具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拟质膜。
2.细胞壁的伸缩性远小于原生质层。
【实验一】渗透装置【讲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中的那层透明的膜是一层半透膜,所谓半透膜是指能让混合物中的一部分物质透过而另一部分物质不能透过的一类多孔性薄膜。
我将一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密封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上,并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制成渗透装置。
【展示】出示渗透装置实物问题1:一段时间后,漏斗内的液面会发生什么变化?【视频演示】播放渗透装置和渗透现象的视频。
【问题探讨】问题2: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提示】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讲述】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归纳】1.半透膜:一种只给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多孔性薄膜(孔径大小控制物质进出)。
2.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小结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1.制作临时装片: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低倍镜观察:①有紫色液泡;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3.4.低倍镜观察:①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②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5.6.低倍镜观察:①中央液泡逐渐胀大;②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问题1.你知道这里的“质”与“壁”分别指什么吗?【提问】如果将红细胞放入上述三种外界溶液浓度不同的烧杯中,红细胞将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