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
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通过教师细致的问题设置,学生的分组讨论,再加上一个动手小实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有层次的梳理,在梳理的同时,染色体、DNA和基因这三者的关系,就明白的呈现在
眼前了。

解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学生一起去探讨,最终通过科学史的介绍来验证。

通过填图练
习进行巩固。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

本课在《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之后,进一步讲述子代的性状是如何从亲代遗传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并为下一节课中解释子代与亲代的性状为什么会有相同有不同,打下基础。

本课主要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弓倾学生去整理知识,发现问题,推测结果,寻找真相。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思路,才可以掌控课堂。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应注意及时的启发与鼓励。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问题印制成问题清单,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讨论;还应准备用不
同颜色处理过的长绳或线若干,每组一条。

教学过程: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二、基因和染色体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

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三、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课后反思:
教师如果能营造一种研究、讨论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这节课的知识仿佛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和今后的教学,都将是十分有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