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式景观】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中式景观】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微设计·景观版|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不同于普通居住区设计,在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新中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考虑传统、历史和文脉,并且通过物质要素的组合搭配,自然地展现出来。

1、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1.1绿化种植
总体来讲,小区绿化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树木、草地、花卉等自然植物与铺地以及周围的建筑互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户外环境;另一个是为居民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如休憩、健身、散步等。

新中式居住区应该把植物配置作为相应配套来设计,配置方式可以尊崇传统园林的孤植、对植、丛植等方式进行设计。

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最常用到竹类,它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元素。

植物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上,需处理好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设计效果上,应当注意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以及植物的色彩匹配与季相的互补;第二是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水景、山石、建筑等。

植物与这些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景观。

1.2水体景观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里,水景是不容忽略的一大重要部分,而且也是景观中的出彩部分,一般以水池、叠水等各种形式出现,水景与山石、楼阁、植物等相互配合形成不同的景致。

水的流动性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感,水对于光照的反射与折射增加了景观的立体感,而水流动的声音则扩展了景观的听觉维度。

在景观设计中,合理充分地利用水的特性,可以产生动静结合的特殊艺术魅力。

新中式水景的
形式主要为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及装饰水景等。

1.2.1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以自然形成的河道、湖泊等为基础,精心处理水边建筑与水的关系而形成相应的水景景观,其特点在于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水系。

静水状态时表现静水平和、宁静及其清澈见底,主要体现其观赏其色、波及影;流水状态时则表现水流的动态美感。

1.2.2庭院水景
与新中式居住区相匹配的新中式庭院,对水景的营造以人工水景居多。

根据庭院空间的大小、功能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应尽量保留并充分利用,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庭院中水景宜有聚有分,主次分明,控制和把握
尺度感与围合度。

不同池面也应当依据园之大小斟酌处理,一般小园聚胜于分,大园宜主次分明,留出较大的水面。

1.2.3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就是用来供人观赏、烘托环境,起到装饰美观效果的水景。

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运用在主要景观轴线和空间上,给人以有效的景观导向性和聚集性。

装饰水景利用动态的水流,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享受,同时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

1.3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是泛指质地较硬的材料组成的景观,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围墙、挡土墙、坡道、台阶和一些居民基础设施等。

雕塑小品通常用于点缀空间,赋予景观空间一定的主题,合理地选择雕塑的尺寸、材质、色彩会成为点睛之笔。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花坛设计一般设在道路的交叉口、公共建筑的正前方、住宅庭院的入口处,即观赏者视线交汇处,构成视觉中心。

它作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结合体,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既可作主景,又可作为配景。

1.4庇护性景观
居住区景观中亭台楼阁、榭、廊等都属于庇护性景观范畴。

一般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经常会涉及到景观建筑的设计,新中式居住区则更应该形成自己的景观特点并与整体景观相协调,更要满足功能与美观的要求,做到在保持功能的同时又具备新中式的特色。

1.5照明景观
如果没有适当的照明设施,再好的景观空间在夜晚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并变得不安全。

夜间的道路、水景、雕塑等元素如果有有效灯光映衬,则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色。

景观照明的目的是: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性;增强物体的辨识性;满足人们夜晚生活的需要;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

在设计时,除了考虑景观照明的灯具在白天的造景效果,把这些灯具与周围的景观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2、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开始对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回归传统和亲近自然的生活。

新中式景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崇尚历史、尊重文化原则的指导下,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之下,新中式景观设计应当努力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从不同角度诠释传统与现代。

2.1强调“功能文化、技术创新”的多元化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不同,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在满足观赏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其功能性,给人们创造舒适、便利、健康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满足功能基础上达到文化传承效果,适当运用新的材料和新工艺去打造独特品质的新中式居住区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2探索“可持续性、节能生态”的理念化
新中式居住区不应当仅仅成为人类的居住地,还应该成为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地,使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

注重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实现居住区地域的生物多样性,这样既为居民提供更加贴近自然的环境,又能够通过生态的手段调节居住区的空气、物质等循环,还达到了经济、节能的效果。

(1)应当充分考虑并利用原有的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植被、河流以及生物种类,并加以保护。

(2)理解并尊重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每一项人工景观的引入都必须与之相匹配,并且评估改造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3)在材料上,尽量少使用硬地,加强植物、绿地的营造,满足居民对自然居住空间的向往。

除此之外,可持续、节能生态也是人们常常经常提起的景观名词,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合理适当考虑居民年龄层次和收入层次,并在适当的位置规划、休闲设施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上,设计出符合各年龄层居民行为特点的景观环境活动空间。

居住区景观与居民的层次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居住区景观能潜移默化的提高居民的修养水平,高素质的居民又对居住区的景观起到很好的维护和改进作用,这是创造优秀的新中式景观的必经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