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1、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首先,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严重制约。
钉住汇率制的壹大缺陷是中央银行容易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指的是壹国央行能够自由制定适合本国的利率,而不受他国的制约,另壹层含义是央行能够调控本币供给,提供适合本国的货币量。
可是,于我国目前的政策组合和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下,维持钉住美元制是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为代价的。
当下我国虽然仍属资本管制国家但资本账户已部分放,目前仍于扩大开放进程中,因此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将不断增强。
当资本流入过多时,会导致本币供给的增加,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但当中央银行提高本币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又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增加,从而使中央银行利率政策陷于俩难处境。
其次,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失效。
众所周知,于现代市场经济中,汇率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壹项重要政策,其政策目标是促进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外汇管理目标是国际收支适当盈余,而非大量顺差。
但就政策和目标的关系而言固定汇率制和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由于钉住汇率,汇率不能随外汇供求的变化而随时变动,所以难以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2、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因素第壹,大规模的外资流入是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之壹。
当壹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其资本的边际产出相对较高,这能够为资本提供高额收益。
外资的大量流入于增加我国投资规模的同时,也会导致我国外汇供给的激增,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被迫进行对冲操作,这就造成外汇占款的增多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失控,使人民币面临大幅度升值的压力。
第二,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压力得以缓解但且未消除。
中国作为壹个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近年来,世界经济壹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经济沉疴不起,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抬头。
日本作为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和急先锋,理由是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
美国接过了日本传递的接力棒,以中国货币操纵造成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为由,继续向人民币施压。
随着美元贬值和强势美元政策的调整,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美元贬值压力且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
此外,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仍有壹些出于利益集团的斗争和政治上的考虑。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1、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壹是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
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是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外商是否于中国投资不单单是利润率问题,规避风险是其考虑的又壹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国际上对人民币的信心。
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人民币升值传递给全世界的信号将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形势见好,这就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改善人们对政府行为和经济运行的预期,且使对外再融资更为容易,成本更低。
二是有利于减轻偿债负担。
也就是说每当人民币贬值1%,就会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外债。
而反之,人民币每上升壹个百分点,就会给我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盈余。
加之我国中长期负债高达百分之八十之上,目前又已进入偿债高峰期,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于缓解当前的偿债压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是有利于我国调整目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出口制造和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是由于我国的人力成本较低,于国际上有很大的价格竞争力。
可是壹旦人民币升值,我国于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筹码-价格,将荡然无存。
所以这就使得我国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科技型产业及服务行业。
加大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力度,不再单壹做代工,加工,制造出口等低利润产业。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关联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开发可用资源,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单位产出,普及机械化生产,从而用新的方式降低成本。
且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获取新的国际竞争筹码。
四是有利于我国改变目前“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的态度。
人民币升值能够打破很多企业的“出口热”,将更多的产品销往国内。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进口总量也将随之增长,更多的外国优质商品将会流入我国。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外国商品于我国的销售价格也自然会较从前下降很多。
这样有利于我国居民进行消费,享受更多的国内外优质商品,且从中得到实惠。
这样自然就达到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
只有这样,我国的发展才有了原动力,才能生生不息。
2、人民币升值的挑战壹是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将长期受到挑战。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于美元贬值期间转移效应和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增加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从国际分工格局来见,相对于发达国家以研究开发和服务业为主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
从生产要素分工来见,相对于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和国际分工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
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
于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
东南沿海很多制造加工企业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已经岌岌可危,很难再维持下去。
而且2010年第壹季度中国进出口已出现逆差。
制造加工业的瓶颈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的正反面,稍有差错,中国经济便会元气大伤。
二是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企业的风险加大。
中国壹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加大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成本。
从生产,销售角度来讲,汇率的变动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必然影响企业于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当下人民币升值使其对美元这种硬通货的汇率发生变动,那么将会给许多进出口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势必增大外汇风险管理成本。
三是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当中国需要增加就业时,人民币升值将会于某个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进程且将逐步地抵消由于货币升值所引起的进口增长。
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当下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造成了壹定的冲击。
四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可能引起市场预期将会发生进壹步的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市场的投机行为,导致投机盛行。
于正常情况下,于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数量应等于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
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需要兑换大量的人民币,使得国内人民币的流通数量大大超过我国人民所积累的财富数量。
而这些人民币全部投入少数领域,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使国内的消费量变大,实际上也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股市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短期影响力度关键于于汇率预期变动变动的强度,因为汇率的变动影响着投机性热钱流入的强弱,股市资金的供给和市场上利率水平的变化,这些因素对证券市场共同产生作用。
于2008年经济学界就有这种见法,,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于2008年之前升至5:1,则进入中国股市的外国资金仅此壹项就能实现10.6%的年复利。
汇率变动导致本币升值对股票市场产生的短期作用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的方式。
于实行汇率自由波动的国家,政府没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强有力的管制,通常于汇率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市场汇率可能会于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平衡水平,市场投资者对未来汇率的预期不是很强烈,由此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短期影响对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起着作用。
对于国内市场,市场投资者很有可能延迟消费、投资实业等,会导致本来用于消费和生产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另壹方面,国内投资者由于对股票市场有着良好的预期,导致储蓄搬家,将壹部分资金从银行账户转入股票账户。
比如于2010年10月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导致了10月份居民存款大幅减少了700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减少的这壹部分居民存款绝大部分流入了股市。
对于国外市场,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将会导致国际各种投机资本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流入证券市场享受货币升值和股票升值带来的好处。
如果我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国际热钱流入股市推动了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于形成人民币更近壹步升值的条件预期下,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热钱的涌入,逐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壹步推动了股票市场估值水平。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股市的中长期影响中长期来说,人民币升值通过改变X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影响上市X公司的业绩,可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资金成本效应、价格效应、资产负债定价效应对不同行业上市X公司的业绩影响不同,从而股票市场表现的价格走势也不壹样。
能够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国内对外依存度很大的出口型和外贸型企业来说应该是壹个很大的长远利空息,对于国内进口比较多的上市X公司来说,由于进口成本降低,长期来说是壹个利好消息。
人民币升值对于沪深俩市的各个板块而言,其中受益最大的板块集中于地产、航空、石油加工、造纸行业里面进口高档纸的上市X公司、资源类上市X公司等。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人民币升值“抑胀”和升值预期“促胀”2008年第壹季度,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增加462亿美元,增加18倍。
而4月份的数据更甚,外汇储备余额增长744.78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和单月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增长只有242.8亿美元,“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则高达501.98亿美元。
到2009年5月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单月外汇储备余额增加806.11亿美元,创下单月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新高。
这些持续流入的热钱进壹步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而对推动国内物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币升值和强烈的升值预期且存,其结果导致CPI下降有限。
政策建议:首先,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
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要素不足,关键于于现行的强制结汇制。
建议逐步取消经常项下居民和企业的用汇限制,有条件放宽”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提高我国外汇资金的利用效率,主动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壹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
因为于较小的浮动区间和强升值预期下,可能形成汇率单边上升的趋势,而于较大的浮动区间内,汇率存于双向走势,使投机风险成本增大。
第二,舒缓贸易摩擦。
当前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起因于我国存于的比较大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存于相对较大的贸易顺差。
我国应适当调整、调控外汇需求和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如能够通过增加用汇需求,通过调整进口结构减少和美国等关联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以减缓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