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模试题及答案

16.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冷战中的对峙B.动荡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奋起D.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7.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要有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B.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是世界霸主。20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但美国并没有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所以②美国已丧失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表述错误,所以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A.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宣布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均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D.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说,“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惟一途径就是把德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同体之中”,由此他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A.避免新的战争B.抵制冷战C.重振欧洲经济D.提高国际地位
4.“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
5.叶利钦曾发表讲话说:“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他发表该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6.如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张图片均是二战后美苏“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例,故C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前的体系,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一战和二战,美国的崛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西欧各国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最初的设想,他提议通过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的统一。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有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单一货币,并将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A选项符合题意;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联盟
22.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
A.欧盟建立
B.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非军事政策,开始扶植日本,日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德国是二战后在德国苏占区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③符合题意;①项不符合“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①不符合题意。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遭到的挫折,④不符合题意。所以②③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图片信息。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60年,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故此年被称为“非洲年”,故A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1960年的非洲,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A.“非洲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5.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被山姆大叔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有
A.英国B.民主德国C.法国D.联邦德国
2.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A.保障弱势群体生活
B.减少政府开支,减轻民众纳税负担
C.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国家
尼日尔
刚果
喀麦隆
中非
索马里
尼日利亚
C.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18.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称万隆会议。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因此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②④⑤,D项符合题意;而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③埃及华夫脱运动发生在二战前,排除。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20.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
21.尤金·赖斯在《现代欧洲史》中写道“苏联解体以来,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此“行动”是成立
C.世贸组织诞生
D.欧洲共同体成立
2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B.网络防火墙C.社会扶贫制度D.“以工代赈”
24.旅游拍照发发朋友圈,逛街付款扫扫二维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得益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25.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说明( )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妇女获得选举权D.计算机网络
11.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亚非拉国家获得新发展。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万隆会议 ③埃及华夫脱运动
④纳米比亚独立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我曾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冥思苦想苏联的未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49年欧洲、美国纳税人、自立”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新政,与题干无关,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1946年铁幕演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1955年华约成立,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