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常识一老年人用药常识1.1…老年人用药应注意什么?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都与中、青年不同,故用药必须十分注意。

(1)掌握服药技巧老年人可能因缺乏唾液分泌,吞咽药丸困难,可在吞药片前先喝一两口温水湿润喉头,然后再服药,并服用一杯温开水。

在吞服药片时,最理想的姿势是站立,可防止药片停留在食道上刺激胃壁。

有些药片需咬碎后吞服,可将药片掰开,或置少量温水中,待其崩解后服下;有些药片是缓释剂型的,则必须整个吞服,绝不能掰开或溶化开;有些药片需放在舌下含化的,应将其置于舌底,使其慢慢溶化吸收。

因此,老人在服药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或标签,遇有疑问,应及时向医师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

(2)用药品种不宜多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增强毒性反应。

故老年人服药应以单一品种为好,如必须合用多种药物,应向医师或执业药师进行咨询,以利安全有效。

(3)定量、准时服药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容易忘记服药,但药物必须定时、定量服用,才有预期的效用。

如经常忘记服用,则药效减低、甚至无效。

为防止忘记服药,可以在每次服药后将闹钟调到下次服药时间,以提醒自己准时服药。

绝不应将忘记了的剂量加在下一次以求补偿,这样会引致“过量服药”而产生不良反应。

(4)慎用某些药物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衰退,一旦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就比较严重,因此对某些药物必须慎重使用。

①解热止痛药老年人使用解热止痛药物如用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近,有可能引起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②泻药老年人便秘,若长期靠泻药导泻,易发生结肠痉挛,使排便更加困难;长期服用泻药还可能因钙和维生素的丢失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

③含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男性老年人多患有前列腺肥大的疾患,此类药物易引起老年人的尿痛、尿闭,甚至血压升高。

④胃肠解痉药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等,对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老年常见疾病的患者均不宜应用。

除上述非处方药物外,大量的处方药如安眠药、心血管药、降糖药等都需慎用。

(5)不迷信价格昂贵的药物患者吃药主要是为了对症治病,价格昂贵、外包装精美的药物,并不一定与疗效成正比,花小钱亦能治大病,一定要抛弃“价格贵的药物,疗效才好”的错误观念。

应当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非处方药既安全有效,价格又低廉,完全可以治好一些轻微疾病。

1.2...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服用或大剂量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

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1.3... 老年人怎样服用降压药?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对轻度患者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其中包括降低体重、限制钠盐摄取、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及松弛疗法等。

中度或严重者则应采取药物治疗配合非药物疗法,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择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降压利尿剂(如寿比山)和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效果较好。

②应选择一个合适的降压药作为第一线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当不能控制血压时换用另一类药或联合用药。

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降压药,常在小剂量即可控制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③降压药需长时期服用,应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自己症状和血压水平来调整用药剂量。

④当某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可根据反应程度来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

⑤血压不宜降得太低。

高血压病患者在起坐、站立等体位变动时动作宜慢,更不宜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

1.4...老年人需注意安全用药(1)选用合适的药物诊断一经确立,就要首先权衡治疗药物的利与弊,不仅要想到即时的治疗效果,也要考虑持续用药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如安坦常使老年人产生幻听、幻觉,甲基多巴或利血平可致中枢抑制,利尿酸可引起耳聋,巴比妥类可能导致精神错乱,生胃酮可能导致液体潴留与充血性心衰。

此外,在多药合用时,更应考虑可能发生的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

(2) 掌握最佳的用药剂量(a).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1%。

(b).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1/3;70岁用1/4;80岁用1/5。

(c).从最小剂量开始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

麻黄有中枢和交感N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步增加至最佳剂量。

(d)血药浓度监测(3)避免老人不适用药物要注意。

大黄是实证泻下药,老人虚证为多,故要减少使用率。

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

老年人用药原则a.选用合适的药物b.减少用药种类c.避免老人不适用药物d.中西药不可随意并用。

1.5...老年人服药须慎重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它既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也是在机体发育成熟之后,体内各种功能逐渐下降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是不可避免的。

它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因为衰老而引起各种功能的降低,对外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减弱,代偿功能的低下,所以衰老的机体势必容易患病。

而正是因为衰老,造成了老年人体质的一些特殊性。

人体服用药物后经过一定时间,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后通过肾脏排除。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如果体内残余药量不能清除干净,长期服药后蓄积在体内会产生毒性,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肝、肾各项功能水平均大大降低,治疗同种疾病时,服相同剂量对年轻人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同种药物,在老年人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从另一方面来说,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灵敏度下降,往往在治疗某种疾病时,正常剂量对其不能起到正常的治疗作用。

另外,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患病、服药的机会更多,很多时候往往同时身患几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时就需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增加了用药的复杂性。

夏季气候炎热,人容易心浮气虚,而老年人体质较弱,更需要随时进补以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然而由于老年人用药情况的特殊性,故老年人服药应慎重对待。

祖国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尤其注重预防、滋补和调理,在治病的同时更兼顾了防病。

中药药性和缓,即治本又治标,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为适合。

1.6...老年人用药有哪“四忌”1.6.1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

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

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

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

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椎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1.6.2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

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1.6.3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

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

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

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

1.6.4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

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

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

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有效,故不可滥用。

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

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

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

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

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

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二儿童用药常识2.1...小儿用药应注意什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机体的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因此,小儿用药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1)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小儿用药量绝不能“差不多”、“大概”,药量不准,不是难以奏效,就是容易引起药物过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婴幼儿用药更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慎重用药。

(2)不能给小儿服用成人药有些药物对儿童是禁用的。

如处方药中的喹诺酮类药物,小儿禁用;非处方药中的盐酸雷尼替丁,16岁以下儿童禁用。

(3)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很多家长过分依赖退烧药,小儿发烧不退,解热药频频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其实在体温不超过38℃时,只要多喂开水即可;再高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枕冷水袋、酒精擦浴等。

注意在降温的同时需查找发热的原因。

(4)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开方服用。

用抗生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而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长疗程。

(5)不滥用维生素一些父母误认为维生素类是营养剂而不是药物。

其实任何一种营养剂,过量服用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等),服用过量会蓄积体内,引致慢性中毒,服量过大,还会引致急性中毒。

(6)使用外用药小儿使用外用药应小心,尤其是新生儿,他们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比成人大,皮肤角化层尚未发育完善,故无论对外用、滴眼及滴鼻药物的吸收量都较多,过量使用可能引致中毒。

例如强力的皮质激素类软膏,不适于小儿,以免透过皮肤被吸收。

故非处方药目录中收载了作用温和的氢化可的松,用以治疗婴儿湿疹等皮肤病。

还要切记的是外用药及其他内服药(特别是糖衣片)应放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