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的早期发展史上,香料、胡椒、咖啡等成瘾性物品占据统治地位的模式。
正如布罗代尔所论,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的理想活动场所之前,正是香料、胡椒、咖啡、茶叶等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为欧洲资本主义、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
18、19两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英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中国在18世纪虽然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却不自知。
而在十九世纪,我们可以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
当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
18-19世纪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
在十九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为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霸主,而英国统治和压榨东方的方式与这两种商品密切相关。
英国人正是非常巧妙地控制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才从东方获取了巨大利益,并成功地成为东方霸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关联,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了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十九世纪的全面危机。
2
从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19世纪,中国的茶叶贸易与鸦片贸易密不可分。
研究茶叶贸易问题,不可避开鸦片贸易;反之亦然。
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商品是茶叶与鸦片。
这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及其复杂关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
有人称18世纪是“茶叶世纪”,严格来说,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无论从茶叶在全世界普及和影响的程度,还是从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18世纪都是与19世纪不可比拟的,19世纪才是真正的茶叶世纪。
3
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
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
此时的英国日渐强盛,是全球化进程的引导和推进者。
中国在19世纪向全世界提供了最好的饮料,而更直接影响了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
可是,这个世纪,中国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遭受了耻辱。
英国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健康的饮料,却“回赠”给中国罪恶的毒品——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
鸦片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巨大,鸦片贸易使中国大量财富流失,使本来就已普遍贫困的中国人变得更加贫困,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计。
可以这样说,英国人疯狂地向中国推销鸦片,而中国人痴迷于购买和食用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是19世纪中国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同样是鸦片的世纪,是耻辱的一个世纪。
1黄启臣,《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5
2【美】杰里·本特利,齐格勒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33-648
3
成瘾性“小”生活消费品大国
茶叶和鸦片两种消费品在西方和东方各自引起的消费狂潮,完全是因为近代通商所导致的结果。
茶叶这种原来只有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所特有的饮品,后来在英国如此流行,应当说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是英国商人在无数次海外冒险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4。
这种起初在英国屡被指责为可能对身体有害的饮品,却在很短时间内成为最受欢迎的全民性的生活消费品,甚至对英国的历史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正是因为茶叶,才促使英国不择手段地打开了通往天国的大门,使英国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奖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同中国的商业往来和外交交涉等方面。
茶叶是中英交涉的桥梁,茶叶在英国需求越旺盛,英国就越需要同中国的通商,因为中国是唯一能够提供这种特殊药品的国家;而后来随着英国殖民地大茶园的兴起,英国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大大下降,于是英国同中国通商的欲望也越来越淡漠,直至后来由美国、日本等国取而代之成为与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对象国。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中国茶叶,如果英国人民没有养成饮茶的习惯,那么英国对中国可能就没有如此大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大胆设想,如果不是因为英国为得到中国的茶叶而想方设法敲开中国大门的话,中国社会还可能会继续在原来的轨道上行进,至于能行进多远,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里,历史的偶然性又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恩加体恤”5。
这是1793年马戛尔尼使华时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文书中所说的一段著名的话。
进入19世纪后,尽管中西交往已逐渐频繁,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仍然少的可怜,甚至有很多荒唐可笑的地方。
中国被动地卷入经济全球化
中国在近代全球化过程中到底充当什么角色,我想,第一个角色是试图阻止西方势力向中国内地的渗透,以捍卫中国文化传统。
对西方人到东方探险以及来话寻求贸易,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拒斥,尤其是不赞成西方商人和中国商人的直接交易,十三行作为清朝官方制定的对外贸易机构,目的是把洋人限制在广州一隅,避免洋人对内地产生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限制中国商人为趋利而过多同外国商人接触。
清朝当政者逐渐意识到他们遇到的新对手已经同原来的“蛮夷”大不相同了,可他们并没有想出新的对策。
第二个角色是被迫充当配角6。
文化优越论和大国心态,使中西交流之初的中国人不可能有平等外交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可双方较量的实际结果却是,中国不仅在武力对抗中不堪一击,而且在商战中也是一败涂地,最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签订屈辱性条约。
从原来历史的主角变为任人宰割的配角——中国人在十九世纪完全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
中国十九世纪危机源自于世界历史的巨大变动,而中国人对如此巨大的变动几乎毫无所知。
中国在19世纪被卷入全球化大潮之中,背后的主要推动者就是英国,其诱导因素是中国的茶叶。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两种嗜好品在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正好见证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与英国在19世纪因为这两种商品而发生了
4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北京:中华书局,2003),168-172
5梁廷柟,《粤海关志》海关史,卷23
6
特殊的关系,因此进行茶叶与鸦片的比较、中国和英国的比较,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鸦片流毒在中国的蔓延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的偶然性7。
如果英国有足够的商品卖到中国用以支付茶叶货款,如果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市场没有碰壁,那么英国有可能就不会在印度大量生产鸦片,也就不会有如此大量的鸦片走私到中国,因此中国人民也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侵害。
因为鸦片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长,但其产生巨大危害却是在19世纪,且发生在过去对鸦片相对比较陌生的中国。
偶然性往往在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但从历史长河看,所有的偶然性又最终汇合为必然性。
仍以鸦片为例,英国人一旦发现向中国兜售鸦片既能解决从中国购买茶叶、又能向印度倾销商品并从印度得到原料的秘诀后,他们就对这项贸易青睐有加并倾全力促之了。
进一步说,英国在19世纪通过印度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是维护其在整个东方的利益的基础。
对此,格林堡有较为深刻的论述,他说,鸦片贸易对英国的“全部经济意义不能用它所带给对华贸易商的利润来衡量,而是在于它同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和在中国的事务上的——領土上的和商业上的——关系”;“鸦片贸易作为一种散商贸易,是有更深一层意义的。
它是外国商人团体在中国兴起的经济基础”。
对英国人来说,鸦片贸易是一个魔方,只要他们能自如地转动这个魔方,就能控制整个东方贸易,进而控制东方8。
综上,十九世纪危机是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9。
自18世纪末以来,中国传统经济呈滞态势,技术进步停滞,对外贸易限制越来越多,日益陷入传统王朝循环的低谷之中。
十九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已经落后于西方近代化国家,这一点毫无争议。
十九世纪的中国保守、僵化和落后,但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从长远角度来看,正是这些细微的变化导致中国在下个世纪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7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序言
8李一文,《近代中英贸易关系的经济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73-8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