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午睡常规管理
体健康、学习状况。
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在长时间的学习游戏过程中,安排适当的午睡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我们在幼儿园却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某小朋友在床上象热锅上的蚂蚁,翻来覆去,可又不得不躺在床上,从而产生焦虑、怒恨等不良情绪;有的抬头东张西望、自言自语,并不停地做一些不良的小动作,象咬被角、撕棉絮、挖耳鼻、或小物件------,甚至塞入、吞咽,以至发生了一些意外事故;有的因害怕午睡,一吃完中饭就哭闹,而产生了厌学现象;而又有的则发生梦游、梦惊,到了起床时间醒不来,起不了床。
午睡成了孩子们的负担,看管午睡成了教师的包袱。
所以,消除幼儿午睡中存有的不良现象,提升幼儿睡眠的质量就成了我们工作必须正视的问题。
幼儿到了大班后,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交往水平也逐渐增强。
无论在讲故事和绘画、计算、创造、表演等水平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发挥和想象创造;取得很好的成绩。
可就是在中午睡觉时安静不下来,要讨论的话题实在太多。
尤其是星期一中午特别兴奋。
为此,我感到困惑。
一、做好睡前准备工作,创造午睡环境。
幼儿午睡前应该组织一些安静的活动,如散步、听故事、看图书等,不要使幼儿的情绪太兴奋,否则幼儿会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幼儿进睡室前值班人员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如摸摸幼儿的头,有没有发烧的现象;检查幼儿口袋里有没有带些小玩具之类的东西,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以免尿床现象的出现;提醒幼儿进入睡室后应保持并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对于精神充沛不愿睡觉的幼儿,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不睡觉也不要勉强他,但他必须做到在床上不说话,一定要保持安静以及不随便下床走动,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
杨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老师们都想了很多的办法,奖励和惩罚的都有,但他们午睡时吵闹玩耍的现象没有好转,一个月下来能有2~3天入睡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
这种情况在我以前的工作中是没有碰到的,所以我一直思考怎样才能让他安静的入睡呢?于是我在工作中持续的调整自己,采取以静制动的方法,对他的某些行为实行“冷处理”或者装成“视而不见”,其实我是在注重他的。
慢慢的他觉得在那么安静的环境下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了,逐步的玩累了之后他偶尔也会睡觉了,然后我再抓住机会表扬他的进步。
到后来他的情况越来越好,每天只要老师稍微的提醒之后,他也能象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的入睡了。
偶尔有不睡的现象,他也能保持安静。
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我的工作也变的轻松了。
二、增强午睡管理。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
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
如: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
所以,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即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另外,教师即时作好午睡记录,并与配班老师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比如:幼儿有时睡前开水喝得多或个别患有尿频症者,老师就有意识地对个别孩子加以观察,耐心地督促、在一定的时间轻轻地提醒他,共同提升幼儿的睡眠质量。
中午睡觉怎样让孩子尽快的入睡,一直是我们觉的最容易做好,但又很难做好的事。
不同的孩子入睡有不同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
(1)游戏的方法:用小手绢叠一只小老鼠,然后放到桌子上,告诉小朋友:“小老鼠来看小朋友睡觉,看谁睡着了,它就会过去亲亲他,而且还会到你的身旁和你一起睡觉。
”
(2)比赛的方法:虽然现在很多观点都很反对对幼儿使用比赛的方法,但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适当的使用还是效果不错的。
“小朋友,看谁睡的好,谁先睡着了?”呼~~~~~呼~~~~~
(3)讲道理的方法:直接告诉孩子睡觉的好处,尤其睡觉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睡着的时候长个子最快。
(4)讲故事和表扬相结合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男孩子尤其是爱听奥特蔓的故事,女孩子喜欢听小红帽和其它有趣的故事。
我就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和他们协商好每天中午讲两个,然后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把自己编到故事里去,但必须是协助人们做好事的或有创新的故事,起床后再把自己的梦讲给小朋友们听。
这样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也按他们的要求在我值班时讲给他们听,下午他们把自己的梦讲给我们班小朋友听,效果很好。
于是我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即时的表扬了他们,并把他们的进步告诉给他们的父母;我发现,他们在午睡时都能自己管好自己,很快就进入了梦的世界。
(5)贴小红点或小帖画
过去我们老师都是看谁表现好就把小红花发给谁,得到奖品的小朋友自然是高兴了,但没有得到小红花的绝大部分小朋友失去了自信心。
我为了让孩子们能睡好午觉又变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在孩子们睡觉时,看谁表现好睡觉快又静,就偷偷地给他(她)的额头上贴上小红点或小帖画。
但想得到红点也有很多要求:要求幼儿必须是不和别人说话,自己管好自己的。
在就是能按准确入睡的方法睡觉。
这个招还挺灵,一会我就发现,绝大部分小朋友都平躺好了,两只小手放在自己的身体两侧,只有个别的没有躺好。
于是,我就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小声告诉他们要按准确的睡眠姿势睡觉,他们马上改了。
15分钟后,我便轻轻为那些睡的快的小朋友贴上了红点,对睡的慢的孩子我在他睡后给他的小手背上贴上红点。
有一个孩子丁丁一直没睡着,我为了鼓励他也给他贴上了红点,但要告诉小朋友:“虽然丁丁他没有睡着,但他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所以老师给他贴上了小红点。
”每当孩子们起床后,都会快步跑到镜子旁看看自己是不是得到了小礼物,当他们看到自己得到礼物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他们互相看着,比着、笑着、跳着,高兴极了。
他们有的还说:“我明天还要得,看我到大班毕业能得多少小红点……”
(6)和孩子们交朋友做“拉钩”游戏
好的方法不能天天用,时间长了会“失灵”的,要持续更新。
于是,我又
改变了方法,和孩子们交朋友。
在午睡时和他们做“拉钩”游戏,我每次都是轻轻走到他们身边和他们小声说几句鼓励的话,再和他们拉拉钩。
他们也告诉我说:“老师,那你也要说话算数,我们睡的好就带我们出去游戏,要是你变卦了,我们就生气了”。
我说:“好,咱们一言为定”。
你不要小看了他们,他们还真的能做到,不一会就都睡着了。
每当我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上都挂着甜蜜的微笑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三、增强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养成,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
为此我们通过“家长宣传栏”等形式,协助家长提升理解,改变教养态度,从而使家园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如在培养孩子准确睡眠姿势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让家长明确一个人的睡眠目的就是为了使身心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获得充分的休息,而培养孩子有一个准确的睡眠姿势,就是为了让孩子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呼吸和血液循环得到畅通;又如:我们通过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在家睡眠状况,对晚睡晚起的幼儿,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幼儿按时睡眠、起床、来园,使幼儿的午睡与晚间的睡眠得以协调。
在克服幼儿不良行为方面,我们首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独睡的习惯,对不肯独睡的幼儿,与家长共同分析其原因,通过童话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然后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协助幼儿过渡到一个人独睡,对其间还发生的不良行为,做到即时发现、即时阻止、即时纠正。
并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如此,在家里也要坚持。
另外,要求父母对孩子的吃、睡、拉等实行妥善安排,做个有条理的父母,带孩子拜访亲朋好友时,逗留时间不应错过孩子的睡觉时间,节假日玩耍,不要玩得精疲力尽,总来说之,要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自己知道该上床了,就能很快入睡,达到玩得高兴、睡得踏实、学得有劲的目的。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即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虽然我只介绍了几种小妙招,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良好午睡环境的创设,需要老师、小朋友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用心去营造一片适合孩子的环境,让孩子门在良好环境的作用下更好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