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地质学第九章冰川地质作用ppt
普通地质学第九章冰川地质作用ppt
From snowflake to ice granule 从雪花到冰晶
90% air
50%
25% < 20%
Fig. 16.7
Snowline as function of latitude 雪线随纬度变化的函数
Fig. 16.6
Changes of ice w/ time & depth
冰颗粒随时间 和深度的变化
V字形山谷
支流山谷
主流山谷
主流山谷
支流山谷
Mountain landscape during glaciation
冰川作用时的山区地貌
W. W. Norton
Mountain landscape after glaciation 冰川作用后的山区地貌
U字形山谷
冰斗
鳍脊
角峰
悬谷
削断山嘴
W. W. Norton
Courtesy USGS
Fig. 16.2
Temperate Glacier in the Italian
Alps
意大利阿尔卑斯 的温带冰川
Fig. 16.5A
S. C. Porter
冰川的形成 新雪-粒雪-粒状冰-冰川冰-冰川
在两极或低纬度高山地区,降水主 要以雪的形式,形成终年积雪的雪原。常 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刚降落的雪称 新雪,其形状多为六角形,充满空气,密 度小,新雪经圆化形成圆形、较致密颗粒 称粒雪。粒雪在上层雪的重压下发生缓慢 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使其粒雪变成粒 状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 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在上部冰雪 压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而运动(冰川)
平衡线 冰裂缝
磨蚀 刨蚀 支流冰川
中碛
沉积在冰川终点沉积物
辫状融水溪 冰川融水沉积
冰碛物的特征:
①纯碎屑堆积;②分选极差无层理;③磨圆度差; ④冰漂砾表面常有冰擦痕; ⑤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胞子花粉及化石。
冰碛物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在运动中, 将冰川内部及冰川 前缘的碎屑物搬运 到它处。特点是: 搬运力巨大;机械 搬运;搬运过程不 损失能量;无分选; 无磨圆。
搬运方式:载运 和推运
冰川运输
Sediment conveyor
W. W. Norton
冰川搬运作用
冰川的推运
冰川的载运
冰川的沉积作用
山岳冰川从高处往雪线以下运动,大陆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 度运动,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冰川冰逐渐消融,冰川内部的碎 屑物就会在冰州的末端或边缘堆积起来,形成冰碛物
Fig. 16.17
Direction of ice flow 冰的流动方向
S. C. Porter
Fig. 16.18
Retreating Rhone Glacier
山谷冰川后退
S. C. Porter
Fig. 16.31B
大陆(极地)冰川剥蚀地貌
Kettle lakes 锅状湖
三,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全球冰川面积共1500万Km2 (占陆地10%) ,其 中南极和格陵兰的冰体占99% 。这种大面积分布在 高纬度地区的冰川称大陆冰川(冰盖)
格
陵
墓
兰
岛
南极冰川
冰 盖
另1%冰川零星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 原上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带,称为山岳冰川
冰盖
山谷冰川 冰斗
山岳冰川
冰川前缘 冰积平原
Valley Glaciers in Denali National Park 德纳里国家公园的山谷冰川
支流冰川
中碛
岩落
冰雪消融区
辫状融水溪
终碛
冰川融水沉积
沉积在冰川终点沉积物
Fig. 16.10
冰川的运动
由于冰川不同部 位的运动速度不同, 底部和两侧基岩因摩 擦而运动慢;上部和 中间运动快,这种差 异将导致冰川表面发 生冰裂缝。
Glacier flow – internal flow
& basal sliding
3角峰 1冰斗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2鳍脊
4冰川谷
冰斗
冰斗
U字形冰川谷
鳍脊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角峰
山岳冰川剥蚀地貌
冰擦痕
S. C. Porter
Glacial grooves and striations at the
base of the Matterhorn
马特峰基底的冰川 刻蚀凹槽和擦痕
冰川流动/内变形 和基底滑动
Crevasses 冰裂隙
Fig. 16.14
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1、挖掘作用;2、磨蚀作用 挖掘作用: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其掘起带走 磨蚀作用:冻结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
研磨和削刮着谷底及两侧基岩
(二)冰蚀地貌
1、冰斗 3、冰蚀谷
2、鳍脊与角峰 4、羊背石
二,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施加于冰床上的强大压力和剪切力, 会对冰床产生巨大破坏,称为刨(剥)蚀作用 (通过挖掘 作用和磨蚀作用 两种方式)
羊背石
Mountain landscape before glaciation
冰川作用之前的山区地貌
冰川的形成和运动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冰川作用及成因
一,冰川的形成和运动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液体和固体,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总量仅 占陆地淡水总量15%,其余85%以固态形式构成冰体。这些陆地 上的冰体运动。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冰体为冰川。
冰流线
大
Ice flow directions 陆
冰 川 的 运 动
冰盖中心
冰川横截面 冰最厚的区域
Gla积累c占i优e势 r ice b消耗u占优d势get
山 岳
冰
降雪,雪变成冰
川
的
运
升华
动
融化和裂冰
PLAY
Vall岩e落y Glacier features
雪 冰川冰
冰雪聚集区
平衡线
冰裂缝
磨蚀 刨蚀 支流冰川
Ice crystals 冰晶
crystals about 1 cm across in both figures
两张图片晶体都大概 直径1cm
S. C. Porter
冰川的运动
常压下冰川冰是一种脆性物体, 但冰川冰下部在上覆冰雪压力下 呈塑性。大陆冰川主要受侧向压 力作用,从冰层厚处(中心部位) 向冰层薄处(边缘部分)流动;山 岳冰川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 流动。冰川运动速度一般极其缓 慢,日均几厘米,快也不过数米, 肉眼难察觉 。运动方式分为基 面滑动和塑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