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视听纵横》2006年第03期张国进一、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为青少年传播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成为补充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众传播媒介能提供大自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至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等,这些信息不仅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具积极意义。

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对充实和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二)进一步加快青少年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少年总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他们在接触媒介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

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也有影响。

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

现实的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

20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

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懂得青少年的心思,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真正做到把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大众传媒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

它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继而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维护一系列大众所需的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传媒环境是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在思考青年成长的各类命题中,当代传媒对青年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

一、当前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人们传送着消息、知识、思想和观点、广告等。

大众传媒文化是一种大众化、商业化的文化载体,它具有直观性、通俗性、艺术性、公开性、时效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宏扬积极的人生观、传播正确的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和整合社会价值观,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大众传媒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新构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深泛化的今天,许多大众传媒因为抱着自我的商业价值考量不放,投商业利益所好,投某些趣味所好,出现了庸俗化倾向。

在具体利益面前,这些媒介放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视而不见,而热衷于追逐低级趣味和时尚、流行的东西。

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

二、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

当代青少年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朦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人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着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直接解构的作用。

大众文化猛烈的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大众文化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

大众传播媒体就是青少年与大众文化的桥梁。

据报道,广州地区在一次针对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59.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会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中小学生课余最爱参加的也是看电视、读书报、上网、玩电脑等以传播媒介为工具的活动。

传媒文化这只“无形的手”通过视觉性、趣味性、通俗性较强的艺术娱乐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深刻地改变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为中学提供大量新信息,成为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大自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至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中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接受的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等,大众传播媒介都能提供。

这些信息,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有意义的。

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

对于充实、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2、促进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现代中学生总是要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它是现代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学生在“接触”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

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也有影响。

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来诱发和提高青少年的政治兴趣。

由于大众媒介经常传播政治观念使青少年之间可以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这就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的直接作用。

3、加速中学生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青少年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准则,并使之内化为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多,为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他们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化过程加速的明显表现是,中学生越发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社会意义及对自己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渴求;表现在与同辈人交往的日益加强,包括发展了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

正由于前面提到大众传媒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传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这种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悄然勃兴,其传播方式也呈现了多样性,规模的扩大化还是内容的流行化,都表现出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强大渗透,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赋予青少年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使他们能在娱乐中忘记烦恼,这为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据笔者调查,听音乐磁带,参加其他活动(如跑步、玩其他球类、游戏等),听CD,看电影,在家看VCD,使用电脑(但不玩游戏),在家看录像带,踢足球,都属于高参与度的活动,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各种文化场所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电子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时尚,并且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脑与网上世界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

大众传媒的市场操作使大众文化以盈利为目的,大众传媒的运行必然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大众文化的炒作和现代广告来实现的。

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青少年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而又生动的广告定位,使得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心中,并且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一个牢固的无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为广告定位的切人口,使现代广告强化了青少年消费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

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

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少年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把该类消费看成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酷”之所以会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青少年文化消费心理,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是个性的一种充分张扬,而不是简单的追随与模仿,它比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独特的个人目标。

从对“酷”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

而向青少年直接传达“酷”这一概念的就是经常在大众传媒中露脸的大众文化明星。

青少年应充分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而不应将“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应视酷为艺术,以酷自我定位作青春偶像,应发展多元化的文艺风格来领导时尚,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大众传媒有助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

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人格的嬗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

在青少年的心理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

当代青少年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成熟度的认定上,认为自己在心理上“很成熟”和“比较成熟”的人不很多,同时大多数人都同意“我觉得大部分同龄人都很幼稚”这一观念,在种种群体特征的认同中显现出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标示的代际群体的尺度:“自我肯定,坚持自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