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水泥中SiO2,Fe2O3,Al2O3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重量法测定水泥中SiO2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加热蒸发,水浴加热,沉淀过滤,洗涤,碳化,灰化,灼烧等操作技术和要求,掌握控制酸度、温度的方法。
3、学习配位滴定法测定水泥中Fe2O3,Al2O3等含量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4、学习Fe3+ 、Al3+ 、Cu 2的测量条件、指示剂和掩蔽剂的选择和使用,终点颜色的变化。
5、掌握络合滴定方法(直接滴定、间接滴定、返滴定)及计算方法。
6、掌握CuSO4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及EDTA滴定的原理。
二、仪器药品及试剂配制仪器仪器:马弗炉、瓷坩埚、干燥器和长短坩埚钳、电子天平、台秤、电炉、水浴锅、250ml容量瓶、移液管(50ml、25ml)、吸耳球、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量筒(50ml、10ml)、称量瓶、烧杯、表面皿、蒸发皿、漏斗、漏斗架、平头玻璃棒、胶头滴管、中速定量滤纸、精密PH试纸、洗瓶。
试剂:水泥试样、NH4Cl、浓硝酸、CaCO3固体、EDTA溶液、铜标准溶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3)、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NH4CNS(10%)、HCl溶液(1:1): 1体积浓盐酸溶于1体积的水中;HCl溶液(3:97): 3体积浓盐酸溶于97体积的水中;氨水(1:1):1体积浓氨水溶于1体积的水中;0.05%溴甲酚绿指示剂:将0.05g溴甲酚绿溶于100mL20%乙醇溶液中10%磺基水杨酸指示剂:将10g磺基水杨酸溶于100mL水中;0.2%PAN指示剂:称取0.2gPAN溶于100mL乙醇中;0.1%铬黑T: 称取0.1g 铬黑T溶于75mL三乙醇胺和25mL乙醇中标准溶液的配制:a、0.015mol/L CaCO3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CaCO3基准物0.3864g,置于100mL烧杯中,用少量水先润湿,盖上表面皿,慢慢逐滴滴加1∶1的HCl ,待其溶解后,用少量水洗表面皿及烧杯内壁,洗涤液一同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定容。
b、0.015mol/L 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称取约5.6g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置于烧杯中,加入约200ml水,加热溶解,过滤,用水稀释至1L.c、0.015mol/L MgCl2溶液的配制:称取1.425g MgCl2于1L烧杯中,先加水溶解后加水到刻度。
d、0.015mol/L硫酸铜(MCuSO4=160)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2.4g硫酸铜溶于水中,加4到5滴硫酸溶液(1:1),用水稀释至1L。
(2)缓冲溶液的配制HAc-NaAc缓冲溶液(pH=4.3):将42.3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加8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L,摇匀。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67g NH4Cl溶于适量水后,加入520mL浓氨水,稀释至1L。
三、实验原理(一)SiO2含量测定--重量法水泥熟料主要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等化合物的混合物。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宜采用酸分解。
这些化合物与盐酸作用时,生成硅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式如下:2CaO•SiO2+4HCl→2CaCl2+H2SiO3+H2O3CaO•SiO2+6HCl→3CaCl2+ H2SiO3+2H2O3CaO•Al2O3+12HCl→3CaCl2+2AlCl3+6H2O4CaO•Al2O3•Fe2O3+20HCl→4CaCl2+2AlCl3+2FeCl3+10H2O硅酸是一种很弱的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绝大部分以溶胶状态存在,其化学式以 SiO2•nH2O 表示。
在用浓酸和加热蒸干等方法处理后,能使绝大部分硅酸水溶液脱水成水凝胶析出,因此可利用沉淀分离的方法把硅酸与水泥中的铁、铝、钙、镁等其他组分分开。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SiO2的含量。
在水泥经酸分解后的溶液中,采用加热蒸发近干和加固体氯化铵两种措施,使水溶性胶状硅酸尽可能全部脱水析出。
蒸干脱水是将溶液控制在100-110℃左右下进行。
由于HCl的蒸发,硅酸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被带走,硅酸水溶胶即成为水凝胶析出。
由于溶液中的 Fe+3、Al+3等离子在温度超过110℃时易水解生成难溶性的碱式盐而混在硅酸凝胶中,这样将使SiO2的结果偏高,而Fe2O3,Al2O3等的结果偏低,故加热蒸干宜采用水浴以严格控制温度。
加入固体氯化铵后由于氯化铵易离解生成 NH3·H2O 和HCl,加热时它们易于挥发逸去,从而消耗了水,因此能促进硅酸水溶胶的脱水作用,反应式如下:NH4Cl+ H2O→NH3·H2O +HCl含水硅酸的组成不固定,故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还需经950-1000℃高温灼烧成固体成分SiO2,然后称量,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SiO2的质量分数。
(二)铁含量测定:控制溶液的pH为2~2.5,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淡黄色即为终点。
温度以60~70℃为宜,当温度高于75℃时,Al+3也能与EDTA形成螯合物,使测定Fe+3结果偏高,测定Al+3结果偏低。
当温度低于50℃时,反应速度缓慢,不易得出确定终点。
配位滴定中有氢离子产生,Fe+3+H2Y2-=FeY-+2H+,所以在没有缓冲作用的溶液中,当Fe+3含量较高时,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降低,妨碍反应进一步完成,以致终点变色缓慢,难以确定。
滴定反应:Fe+3+ H2Y-2=FeY-+2 H+黄色显色反应:Fe+3+ HIn- = FeIn+ + H+无色紫红色终点反应:FeIn+ + H2Y-2 = FeY- + HIn- + H+紫红色黄色(三)铝的测定:Al+3与EDTA的反应速度慢,所以先加入过量的EDTA,并加热煮沸,使Al+3与EDTA充分反应,然后用CuSO4标准溶液回滴定过量的EDTA。
AlY-无色,PAN 在测定条件(pH=~4.3)下为黄色,所以滴定开始前溶液为黄色,随着CuSO4的加入,CuY-2为浅蓝色,因此溶液逐渐由黄色变绿色,在过量的EDTA与Cu+2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CuSO4,Cu+2与PAN形成深红色配合物,由于蓝色CuY-2的存在,终点溶液呈紫色。
反应如下:Al+3+ H2Y-2= AlY-+2 H+无色Cu+2+ H2Y-2= CuY-2+2 H+蓝色Cu+2+PAN= Cu-PAN黄色深红色(四)EDTA标定:称取准确质量的纯碳酸钙,用1:1HCl溶解,用EDTA溶液滴定钙离子,根据EDTA和钙离子用量计算EDTA浓度。
四、实验步骤(1) SiO2含量测定1) 准确称取0.4163g试样,置于干燥的50mL烧杯中,加入2.6g固体NH4Cl,用玻璃棒混匀,滴加5mL浓HCl溶液至试样全部润湿,并滴加3滴浓HNO3,搅匀,至全部溶解为黄色溶液无黑点。
2) 盖上表面皿,置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至近干(呈粘稠近干米粒状),取下,加热HCl(3:97)约10mL,搅动,以溶解可溶性盐类。
3) 趁热迅速以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并不断用热HCl(3:97)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铁离子为止(用NH4CNS检验)。
4) 将滤液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供后续测定使用。
5) 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低温干燥、炭化并灰化后,于950℃灼烧30min 取下,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再灼烧、称量,直至恒重。
计算试样中SiO2的质量分数。
(2)Mg-Y的配制:1)用25ml移液管准确移取MgCl2溶液于300ml锥形瓶中,加适量水至50ml,加5ml NH3-NH4Cl缓冲溶液,滴加2-3滴铬黑T指示剂,振荡摇匀。
2)用0.015 mol/L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突变至蓝色,记录消耗EDTA溶液体积。
3)平行重复三次,测得Mg+2-EDTA的体积比。
4)按照测定的体积比,配制Mg+2-EDTA溶液。
(3)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的标定:移取25.00mLCa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2mlMgY溶液,5ml氨性缓冲溶液,加3滴EBT指示剂。
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变为蓝色,30秒内不退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次,计算EDTA溶液的准确浓度。
(4)K值得测定:1)从滴定管缓慢放出10-15mL C(EDTA )=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放置半分钟至一分钟,记录所放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1,加水稀释至100ml。
2)加入约15mLpH=4.3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加热煮沸1-2min,取下冷却至90℃,加4滴2%PAN指示剂,以Cu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突变为紫色。
3)记录消耗CuSO4标准溶液的体积V2,平行测定3次,计算K值。
K= V1/ V2(5)Fe含量的测定1)移取50ml滤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2滴0.05%溴甲酚绿指示剂,溶液变为黄色2)逐滴滴加1:1氨水使溶液成为绿色3)再用1:1HCl调节溶液酸度至黄色后继续过量3滴,此时溶液酸度约为PH=24)置于70℃水浴中加热10min,取下5)加6-8滴磺基水杨酸,趁热用0.015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淡黄色即为终点,记录EDTA消耗体积,6)平行测定三次,求Fe2O3的平均含量。
(6)Al3+含量的测定:1)在滴定铁含量后的溶液中,从滴定管中放入约20ml EDTA标准溶液,摇匀,记录所放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2)加15mlpH=4.3的HAc-NaAc缓冲溶液,以精密PH试纸检查。
煮沸1-2min,取下,冷却至90℃,加入4滴0.2%PAN指示剂,以0.015mol/LCu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突变为紫红色。
记录CuSO4消耗的体积。
注意临近终点时应剧烈摇动,并缓慢滴定。
3)平行测定三次,求Al2O3的平均含量。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SiO2含量测定:SiO 2含量测定的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计算公式:W (SiO 2)=%100021⨯-m m m =%1004163.00698.371505.37⨯- = 19.38%即,SiO 2含量为19.38% 2、EDTA 浓度标定计算公式: M CaCO 3=100.09g/molC(EDTA)=EDTACaCO CaCO V M 101000m 33⨯⨯⨯本组标定得到C 平均(EDTA )= 0.01216 mol/L 经与其他组平均得到C 标准(EDTA)= 0.01221 mol/L 误差= C 平均(EDTA )- C 标准(EDTA) = -0.00005 相对误差 =[ 误差/ C 标准(EDTA)] ⨯ 100% = -0.41% 3、K 值的测定有关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计算公式;: K=V1(EDTA)/ V2(CuSO4)C(CuSO4)= C标准(EDTA) ⨯K= 0.01221 ⨯ 0.7192 = 0.008781 mol/L4、Fe2O3的含量测定有关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计算公式:m(Fe2O3)= 3321050250)()()(5.0-⨯⨯⨯⨯OFeMEDTAVEDTACW = %100)(样品32⨯mOFem5、Al2O3含量测定:有关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名称\组号 1 2 3V(滤液)/ml 50.00 50.00 50.00 V(EDTA)/ml 20.28 20.90 20.33 C(EDTA)/(mol/L)0.01221V(CuSO4)/ml 20.01 20.99 20.82C(CuSO4)/mol/L 0.008781M(Al2O3)/g/mol 101.96m(Al2O3)/g 0.01833 0.01807 0.01667m平均(Al2O3)/g 0.01769m(样品)/g 0.4163W Al2O3% 4.25计算公式:m(Al2O3) =31050250)(5.3244-⨯⨯⨯⨯-⨯OAlCuSOCuSOEDTAEDTAMVCVCW = %100)(样品32⨯mOAlm全部实验数据结果表SiO2Fe2O3Al2O3W % 19.38 4.48 4.25六、结果评价与讨论1、实验中存在仪器误差、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等,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某些实验数据的偏差较大,说明数据精密性不好,可能原因:(1)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随机误差的影响;(3)溶液的滴定、加热等操作不是随处理随做,事先准备好的溶液可能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作用,产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