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
第四章 对风景区发展方向建议与思考
1、加大宣传。继续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加大于山旅游资源的推广力度。
2、进一步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3以科学理念指导景区建设。坚持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开发策略,重视风 景资源的主题化开发、差异化定位和旅游特色的营造
4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开发原则,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和生态 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以确保风景区的持续、协调发展。
汇报完毕!
7
5
3
2
1
3
2 62 二级 21
武威塔
13 5 14 6
7
4
3
2
2
3
2 61 二级 23
集仙岩
13 6 13 5
6
5
3
2
2
3
3 61 二级 23
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表4
景源价值
环境水平
评价因子 评价项目
欣赏 科学 历史 保健 游憩
生 态
利用 规模 环境 设施 监护 条件 范围
评 价
总
3
3
3
2
2
1 57 三级 27
12 5 14 5
6
4
3
2
1
4
1 57 三级 27
12 5 12 5
5
3
3
3
2
3
3 56 三级 30
13 4 12 4
5
2
3
3
2
4
3 55 三级 31
10 3 11 4
5
3
3
2
2
3
2 48 四级 32
3风景资源定性评价
1)、风景资源类型丰富,数量较多,组合优良,观赏游憩价值高。 风景区内涉及的资源有红色文化,如大士殿,原为革命遗址;又有摩崖石刻的 古文化,如状元峰;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整个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以植物为 主,营造与景区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使于山重现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景观。
第四章 对风景区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第一章 景区概况
1景区概况 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五一广场北侧。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此,故名。 相
传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炼丹,又名九仙山。最高处海 拔58.6 米,是为鳌顶峰.后因宋代福州人陈诚在此读书中了状元,故又称状元峰。 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 塔以及自宋至近 代的摩崖题刻百余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 代碑刻。由五一广场 步上于山文化游览区,上山以后即见树木参天,古榕 盘根错节,蔚为壮观。 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遗
6
戚继光纪念馆
16 8 16 6
7
5
4
3
2
4
3
74
一 级
6
舒啸台
15 6 16 7
7
6
4
3
2
4
3
73
一 级
8
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表2
评价因子 评价项目
戚公祠
欣赏 价值
15
景源价值
环境水平
科 学
历史
保健
游憩
生态
环境
设施
监护
利用 条件
规模 范围
评价 总分
评价 等级
排名
价 价值 价值 价值 特征 质量 状况 管理
2
自 然
地景
3
3
景 观
水景
2
山景、洞府、石景 溪流、潭池、泉井、其他水景
4
生景
2
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
5
园景
6
人 建筑
文
7
景 观
胜迹
8
风物
2
物园、花卉园
12
标志性风景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宗构、 文娱建筑
84
摩崖题刻、雕塑、遗址遗迹、石碑 纪念地、文体游娱场地
3
节假庆典、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 地方物产
炼丹井
相传,汉初何氏九兄弟,唯 老大额上开一眼有点视力, 其余全是瞎子。他们就一起 出走,来到于山,住在洞中。 他们采草伐薪,汲水炼丹。 丹成服下,又用丹井水洗眼, 即复明。后云游四方,到仙 游九鲤湖,以丹喂鲤,九兄 弟骑鲤飞升。 相传,汉代何氏九仙炼丹于 此,故名炼丹井,为二十四 奇景之一。南向崖壁,镌有 乾隆间郡守李拔榜书“丹井 流香”以证当年这口丹井的 水质之甘甜
值
7
17
6
7
6
4
2
2
4
3
73 一级 8
补山精舍
15
7
17
6
7
5
4
3
2
3
3
72 一级 10
法雨堂
14
7
16
6
8
5
53Leabharlann 24272 一级 10
万象亭
16
7
15
6
8
6
4
3
2
3
2
72 一级 10
狮子岩
15
6
16
5
7
6
4
3
2
4
3
71 一级 13
玉皇阁
15
5
17
6
7
4
4
3
2
4
4
71 一级 13
蓬莱阁(郁达夫纪念 馆)
2)、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原真性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保护价值
3)、人文旅游资源优越 自汉以来,于山一直是福州古城传统的名胜游览地,今已列为历史文化保 护区。相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因名九仙山。又以闽越王无诸九日 宴饮于山,取名九日山。又因古代有一支“于越氏”居此,俗称于山。山 顶有闽国王氏宝皇宫旧址,宋为万寿观,又称九仙观。观之东轩是明代黄 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又因观中供奉福州民间信奉的神祇王天君, 俗称天君殿。殿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隔拜亭为双层楼阁,祀玉皇大帝。 殿阁宏伟。 存。
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风景区共有32处景观,其中特级有1个;一级有13个;二级11个;三级6
个;四级1个
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表1
评价因子
景源价值
环境水平
利规评评
评价项目
欣 赏
科 学
历 史
保 健
游 憩
生 态
环 境
设 施
监 护
用
条 件
模
范 围
价
总 分
价
等 级
排 名
价价价价价特质状管
值值值值值征量况理
定光塔(白塔)
山西南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士殿,是辛亥革命福州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 现辟为福州市博物馆。西面还有白云寺、廓然台、戚公祠(祠内补山精舍是 “闽变”会议旧址)、平远台、万象亭、醉石等景点。山西坡有报恩定光多宝 塔,唐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为超度亡母所造。明嘉靖间毁于雷火;经乡绅 龚用卿、张经等出面募缘重建。塔七层八角,全高45.35米,外刷白灰,俗称 “白塔”。是福州古城重要标志性建筑。塔南有塔寺,西有塔殿尚
围
值
值
状元峰
13 6 16 6
8
5
4
2
1
4
3 68 二级 16
揽鳌亭
15 5 14 6
7
5
3
3
2
4
3 67 二级 18
文光塔
14 7 13 6
7
5
5
2
2
3
2 66 二级 19
榕寿岩
14 5 13 6
7
7
3
2
2
4
3 66 二级 19
平远台
13 6 15 5
6
4
3
2
2
4
2 62 二级 21
吸翠亭
14 5 15 5
九日台
据北宋《淳熙•三山志》记载,汉初 闽越王无诸重阳节在此登高,饮“菊 酒”,歌舞赏景。因此于山又名“九 日山”。以后百姓也竞相模仿图个吉 利。 明代为防御倭寇侵扰,在这里建了一 座石屋炮台,以控扼城东南一带水陆 交通。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来犯,炮 台开炮,打退了倭寇。 辛亥革命福州战役中,九日台上的火 炮轰向清军的指挥部和兵营(将军署、 旗下街),取得战役胜利。
评价 等级
排名
价值 价值 价值 价值 价值 特 质量 状况 管理
分
征
月朗风清 兰花圃 幽兰谷 炼丹井 醉石 斗姆殿 毗庐殿 思乡亭
12 5 13 5
7
4
4
3
1
3
3 60 二级 25
12 5 10 6
5
7
3
2
2
3
3 58 三级 26
11 5 10 6
6
7
3
2
1
3
3 57 三级 27
12 5 15 5
6
第三章 景区景源的评价与分析
1.风景资源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范》的风景资料分类体系(2大类、8中类、
74小类),在对于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其资料进行分类 和评价。
表一 于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表
分类 序号
大类
中类
个数
小类
1
天景
3
气候现象、日月星光、冰雪霜露、云雾虹霞、风雨阴晴
4主要景点简介
浩然亭
亭为长方形,方位背山面 江,当年此处因周边地势 和楼房较低,极目远眺, 亭下闽江之水与碧空相接、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 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 浩然的境界,使人有一股 浩然正气胸中而生。亭匾 为书法家沈靓寿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