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外小说第 1 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整体把握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
通读全文,概述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点读课文开始写林冲遇到李小二,既为原文发展埋下伏笔,又显示了林冲扶危济困的精神和忍气吞声、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次写陆虞候酒店设计,写得若隐若现,却使读者有山雨欲来之感。
接着写林冲得信,又惊又怒,情节渐趋紧张。
再写林冲找不到仇敌,苟且偷安的故态复萌,情节又趋平缓。
火烧草料场,门后听真情,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生活现实终于迫使林冲显露英雄本色、奋起反抗。
整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来,有疏有密,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渐趋丰满,具体概括为下图:2.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转变是怎样完成的?点读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
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却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祐”。
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
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细部探微3.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点拨(1)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表现林冲的正义感、侠义精神。
(2)明明是蒙冤受辱,却说成是自己怒触别人,称自己是“罪囚”,称仇人是“高太尉”,说起这些并不气愤,用平平淡淡、无可奈何的口气,表现林冲委曲求全,不思反抗。
4.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点拨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
这说明在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后来,他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祐”。
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5.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细节及其作用。
点拨(1)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干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所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便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6.在本文中,景物描写主要是对“风雪”的描写,风雪的描写很有“神韵”,寥寥数笔,仿佛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试具体分析。
点拨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的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扰,为他庆贺。
鲁迅先生在《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另外,小说还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那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到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了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7.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小说中作者的确成功地描写了风雪,但同时,作者在文中还精心写了“火” ,写火有什么作用呢?点拨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
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
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交割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生起“焰火”来了。
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引起的。
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
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心中溘然消逝了。
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
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了。
下文会怎样发展呢?还会与火有关吗?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冲天的大火。
可见作者所描写的火,作用有三:一是衬托风雪之大。
“火”越是不断地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的刺骨,雪的猛烈。
二是表现人物性格。
三是推动情节的发展。
通过火,作者不断地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的大火燃烧之时,也正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到来之时。
1.中心主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被封建统治者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最终走向反抗的道路的过程,有力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2.写作特色阅读本文,主要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描写、细节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1)把林冲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矛盾斗争中来表现其性格发展,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比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沽酒时,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的一系列动作:“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这里以“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词,细腻地刻画了林冲谨慎小心、安分守己、惟恐出事的心理状态。
最后林冲杀敌报仇,对陆谦那“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内心狠毒的陆虞候的痛恨。
(3)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来烘托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的性格。
②细节描写见“要点突破”中的相关内容。
3.结构图解(45 分钟90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 .本文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B •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启图至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佩到沧州。
C.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姓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D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呈,因此衔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答案B解析A项屈一曲;B项启一企,至一置,佩一配;C项姓一性;D项呈一承,衔一衙。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便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2)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_______ 了五十万元。
(3)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并从中_______ 出了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 规避结余遴选B. 回避节余遴选C. 规避节余筛选D. 回避结余筛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规避:设法避开,躲避;回避:让开,躲开。
节余:因节约而剩下;结余:结算后余下。
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3.把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成语,改换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语文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换为“一曝十寒”)B•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铁锹一扔,纵身跳进汹涌的江水里。
(换为“当机立断”)C.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个私立中学因连续的意外事故,发不出薪水了。
(换为“祸不单行”)D .“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
”(换为“坐享其成”)答案B解析B项当机立断:指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A 项两者均指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项两者均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D项两者均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劳动的成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保障市场供给,规范价格秩序,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