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从教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认真实施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必须牢记它的具体要求。
一、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
品德被人们称为品格、品行、品性、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每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人民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应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
教师的品德是教师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在行为的每一个场合和每一个时期,凭着自觉意志的判断和选择,并凭借自觉意志调节情感和行为的结果,它是每个教师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
教师的优秀品德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是从事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灵魂,统帅着教师的行为。
教师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构成。
教师优秀品德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教师品德的客观内容的外在表现。
人民教师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必须做到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有着丰富的内容,要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热爱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个人的一切,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和尊严,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尊重、关心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
热爱人民包括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要具有高尚的节操。
孟轲把节操表述为"志气",是指一个人能在任何条件和处境中,都始终如一地在行为整体中,坚信不疑并完全保持住某种被认为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
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等等。
第三,要尊老爱幼。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在社会上,对父母、年长者要尊敬和关心,对年幼者要给予关照和爱护。
如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第四,要团结同事,谦虚礼让。
同事是由共同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伙伴,相互间要尊重、关心和帮助。
多观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多谦让他人。
第五,要勤奋学习,勤劳节俭。
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地学习、钻研和提高,对育人的经验和技巧也要努力学习、摸索和创新。
不仅要热爱脑力劳动,还要热爱体力劳动,只有勤劳才会发奋拼搏、攀登科学高峰,只有勤劳才使自己的身脑健康长寿。
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花。
第六,要律已宽人,诚实守信。
严格要求自己,对人要豁达大度,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自己的言行要一致,不伪装,不说大话、空话和假话,办事实事求是,讲究信用。
第七,见义勇为,公正无私。
当遇到邪恶或危险时,应奋不顾身,无畏不惧,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平等待人,伸张正义,敢作敢为,不谋私利,廉洁奉公。
二、做高素质的教育者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
教师应做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
第一,要牢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
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第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和实施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德育,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加强德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理想、道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寓德育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第四,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道理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具有健康的体魄。
要加强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素养。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三、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应在学生和社会人群中以身示范,带动全体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要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第二,要牢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体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力作用。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努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的作为和成效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还包括每个教师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大领域中的道德表现、思想觉悟程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承担培育"四人"新人的态度和业绩。
因为思想道德素质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每个教师脚踏实地的实践。
第四,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的体现。
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爱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实事和好事;批判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好教师。
第五,率先垂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各种道德,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