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65
4、对生物多样化产生影响
4 控制全球变暖的对策
主要是控 制CO2
1、排放控制对策:控制化石燃料消耗,以抑制CO2的排 放;
2、固定化对策:使已生成的CO2变为其他物质,以防 止其向 大气中排放;
3、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京都议定书》
控制温室气体剧增的基本对策有: 1). 调整能源战略
其他某些人造化学物质也会对臭氧层有很大威胁,如哈 龙(Halons)是一种灭火器里的化学物质,虽然其产量相对 较少,但它含有溴,因而可能是更能影响臭氧耗竭的物质; 而且,哈龙在大气中的寿命也很长。
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臭氧消耗潜值
3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节能降耗、采用新能源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1997年间从矿物燃料中排放二氧化碳积聚量最多的几个国家
CO2 排放量/亿t 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日本 德国 印度 乌克兰 英国 加拿大 意大利 法国 波兰 墨西哥 哈萨克斯 坦 南非
25 20 15 10
5 0
1999年世界上一些国家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
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英国 日本 南非 乌克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墨西哥 中国 印度
CO 2 人均排放量/t
15.2 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
臭氧层损耗是当前又一个人们普遍关注地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因为它同样直接关系 到生物圈的安危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全世界 共同采取行动。
1. 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3. 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4. 拯救臭氧层
表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现有浓度和增长率
7500~13000nm 12500~17000nm
图 15-3 温室气体的吸收带
3). 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与地球变暖趋势
引起气温 变化的因子
自然因子包括 太阳活动、陆 地形态变化、 地表反照率变 化等
人为因子指人类社 会活动对气候的影 响,如城市化、森 林砍伐、过度放牧、 土地不合理利用, 以及工业化
A. 二氧化碳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的原因:
1. 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剧增; 2. 大片森林的毁坏。
注意:
a. 实际的气候变化不会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立 即出现;
b. 未来全球变暖是指长期趋势而言的。
B. 其他温室气体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0倍,因此它的 浓度持续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学导论
15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15.1 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
15.2 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
15.3 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思考题与习题
15.1 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警惕全球变暖”定位 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从而引起了全世 界的注意。
1. 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 2.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3.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4. 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
当今全球变暖的主导因素。
太阳光组成:红外光50%;可见光40%;
Why?
紫外光10%;其余部分1%;
6000k 288k
2)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 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就 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
它们主要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 化二氮等。
C2H4F2(CFC152a)类不含氯溴的CFCs则对平流层臭氧威胁 更小,甚至不构成威胁。
X + O3
XO + O2
XO+ O
X + O2
净反应为: O+O 3 O 2+O 2
催化剂X= H,OH,NO,Cl,Br
在平流层内存在着O、O2和O3的平衡,而O3与氮氧化物、 氯、溴及其它各种活性基团的作用会破坏这种化学平衡。
氟氯烃(氟里昂)已称为温室效应的第二大促 成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
表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现有浓度和增长率
3.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 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等。
2、气候带移动:包未括来温海度平带面的变化移的动预和测降水带的移动。
预测者
预测年份 上升量(cm)
(如图)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世界气象组织(WMO)
2025
20~140
Mercer
20粮食生产20的30稳定性和分26布~1状65 况
Bloom 的改变,农产20品30贸易模式的变100化。
欧洲共同体
21世纪
20~165
Barth&Titus
2025
13~5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21世纪末
臭氧的保护机制
2O3 + hγ
3O2
目前已有多种技术用于测定臭氧的浓度。总臭氧量用地
面传感器和星载传感器测定。
动画
.
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主要的CFCs是: CFC-11 一氟三氯甲烷 CCl3F CFC-12 二氟二氯甲烷 CCl2F2 CFC-22 二氟氯甲烷 CHC1F2 CFC-113 三氟三氯乙烷 C2Cl3F3 CFCs的形式决定了它们对臭氧层的危害程度。含H的 CFCs比不含H的降解得快,对平流层臭氧威胁较小,而像
1. 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经历了冷-暖-冷两次波动,总的
趋势是上升的。
近一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归纳如下: a. 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大约上升0.6℃ ▪ 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冷暖交替的波动
2. 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
1). 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有类似玻璃温室的温室效应,其作用的加剧是
1. 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
1)臭氧分布(图)
臭氧的生成机制
O2 + hγ (λ<240nm)
O2 + O
O3
O+O
2)臭氧层的作用:(图)
太阳光组成:红外光50%;可见光40%; 紫外光10%;其余部分1%;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按照其波长的不 同,可划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 和UV-C(280nm以下)三个波段,特别是UV-B辐射对生 物有较大的伤害。而阻挡UV-B辐射的就是臭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