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在枢纽内各种设备的布置上充分注意保护城市 环境。 危险品货物装卸站点应设于市区之外; 粉末易扬货物不能设在盛行风向的上侧或最 小风频的下侧位置; 交通建筑物特别是陆上线路和大型站场应选 择适宜地形修建,不应妨碍城市排水和郊区 农业灌溉。 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减轻交通噪声对居民聚 居地段的干扰。
不直接为城市服务、但又是前项设施所必须的辅助设施, 如客站、货站的进站线路,铁路和水运的客运技术作业 场所(客车船舶停放、清洗、整备的场坞)等应尽量不 设在市区内,也不能远离市区,尽量减少对市区的干扰。
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无关的设施应尽可能布置在城市外围 适当的地方。如铁路编组站、货物中转站与码头、集装 箱转运基地等应尽量远离市区,并应便于运营。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 枢纽系统设计 社会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3)层次: (1)分析规划区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关系,
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和不同方式交通 枢纽的相互关系。 (2)在交通枢纽运转的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 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局(数量、位置 和规模)进行优化。并对交通枢纽中不同子系统 的构成、运营管理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3)在确定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方案后,对交通枢纽 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划,以保证交通枢纽的建 设适当超前于交通需求的发展,又避免因交通枢 纽建设过于缓慢或超前带来的经济损失。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交通运输必须拥有通畅的疏运、集散条件。 要有紧密衔接和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并在车 站、码头前配有与集散量相应的广场; 要求铁路、港口、公路、机场能力上的协调, 以利相互疏集。 车站、港口、机场是城市的大门,其选址及 其配套的各项公共建筑的布置应统一规划布 局,组成完整的建筑群,形成和谐、壮观的 市容。
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个交通系 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发展。 3.适度超前:不能滞后于交通需求,也不能过度超前 “追随型投资” “开发型投资”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
4.强调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
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在整个交通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以 及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从而保证 整个运输过程的连续性,提高运输效率。
பைடு நூலகம்
交通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交通枢纽的布置形式: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 布形态分 终端式枢纽:分布于陆上干线尽头或陆地的边缘处 伸长式枢纽:干线从两端引入呈延长式布局 辐射式枢纽:各种干线可以从各个方向引入 辐射环形枢纽:由多条放射干线和将其连接起来的 环线构成 辐射半环形枢纽分布于海、湖、河岸边
枢纽场站最优规模的确定
枢纽场站的 位置属性
每一个枢纽场站 的交通工具数量
运输网络中每个 路段的交通特性
运输需求者选择枢纽场站的行为 运输需求者选择运输路径的行为
下层问题:需求者的微观行为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交通枢纽承担着城市的内外联系,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 交通枢纽与城市相共生,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为使 交通枢纽既方便城市生产生活又能充分发挥运输效能,交 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 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的总体安 排,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旅 行服务; 城市规划应对交通枢纽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务求 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之间有方便和经济的联系,保证满 足运营要求,以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尽可 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与市政建设的影响和道路系统的交 叉干扰。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概述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
1.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网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全球性
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 与整个运输网络体系的联系。 4.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立体化和综合化。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 通
调查分析
拟定设计的基本原则 和相关政策


初步设计
的 规
评价一:符合政策、费 用、性能等标准

否 接受否?


详细设计
运 作
评价二:费用效益比 是否最优

否 接受否?

枢纽设计方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 运输网中的地位
2.引导需求 3.适度超前 4.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 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 6.满足规划区域(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
A C
B
F
E D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一、交通枢纽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1.枢纽内部的短距离运输:交通需求者(旅客或货主) 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与交通需求者对运输路径 和站点位置的选择行为有关,与城市交通融为一 体。此阶段交通行为可用交通规划理论进行描述。
在两条或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 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
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 合性设施 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 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 是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概述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一种交通方式的枢 纽,如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主枢纽、 航空枢纽等。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 城市布局的协调性;
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是否 合理紧凑、各站点布局分工协作是否恰当;
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
2) 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 测
(5)环形或半环形枢纽 环形或半环形铁路枢纽地区的城市一般都在铁
路环线内发展。当设有两重环线时,内环线主 要为城市货运或客运服务,设置或衔接客运站、 货运站或货场;外环线为铁路运转服务,设置 编组站。环线的位置既不宜布置于市区内而影 响城市发展,也要防止将环线移出城市过远而 不便于城市使用,另外,还要避免环线穿越风 景疗养区。
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的分担 比率,通过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布局使各种交通方 式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协调和 整个规划区域的规划目标。
确定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和实施时间序列,作到有 步骤、有计划的实施规划。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
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融管理于服务之中 “硬件”:必要的运输服务设施 “软件”: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系统有机整体
络整体规划的角度考虑有关枢纽的分工与协作,将会出 现交通枢纽间分工协作关系不明,以致设备重复或设备 规模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要求。 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中新线的分阶段建设,必然引起有关 线路的部分交通流改变运行径路,从而对有关枢纽在交 通运输网络上的作用产生巨大影响。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
交通枢纽的优化布局必须以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规划 为前提,而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又会影响其所在区 域的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转。
在交通枢纽规划过程中,应该很好地反映两者之间的 这种互动关系,在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与交通枢纽规划 之间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
应使交通枢纽与干线在建设上和能力上相适应,做到 枢纽与相衔接的各条干线同步建设,同时进行技术改 造,同时投入使用,确保线路畅通,各环节的运输能 力都可得到合理利用,并能互相调剂与补充。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先行,交通建设在时间上要超 前,在规模和能力上要有一定的储备,为远景发 展留余地。
城市交通用地的远景规划布局,包括原址用地扩 大和建设新址两个方面。由于交通设施和城市各 项用地与各类企业有广泛的联系,其位置的变动, 涉及面较大,故一般以在原址扩大为宜,将车站 附近用地、港口附近陆域和岸线进行规划控制, 对于规划中已安排的新港、新站的用地,同样需 要控制和预留。
2.枢纽之间的长距离运输:利用城市间的公路、铁 路、水路和航空线路等进行,交通需求者对这部 分的关心程度较低,运输企业会在这个阶段对自 己的运力、运输线路的安排进行较为详细研究, 保证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上层问题:政府的宏观行为 (如枢纽规划、配套政策等)
枢纽场站最优位置的确定
交通枢纽规划的最 终目的,是通过合 理的交通枢纽场站 布局,引导交通需 求者和运营者的微 观行为,使之符合 综合运输系统社会 效益最大化的宏观 目标。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 通方式的枢纽。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概述
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 拥有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
运输方式所连结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一体的运输空间 结构 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 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 的联系
交通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交通枢纽各项设备是城市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设 备布置对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应 在空间上紧密地与城市其它设施有机结合。
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设施,应设在市区 内或市区边缘,并应与有关的城市功能区布局密切配合, 如铁路、公路的客运站和水运客运码头与居住区靠近, 货运站和码头与工业区、仓库区靠近等。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