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规划研究3
6、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规划研究3
上海市航运中心的集疏运路网
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内部快速集散道路系统 功能定位:
满足枢纽建筑本体车辆快速集散的要求,主要服务对象为枢纽的客运车辆。
特点:
枢纽建筑本体专用;
多点(立交)、多路径(2条及以上通道)衔接;
规划关键点:
分离枢纽核心开发区内的交通与枢纽建筑本体的集散交通
虹桥枢纽旅客换乘矩阵预测结果 人次/日
1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规划布局
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机动车系统规划布局及交通组织
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3.1 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1)本体布局目标 高效集约
尽可能将不同交通方式直接引入枢纽,使旅客通过自动扶梯 、自动步行道和电梯等工具实现枢纽内部换乘。
单向环通,减少冲突
单向循环交通组织可以将大量交通冲突点转变为分流和合流点,提高了道路系统的通行效 率和安全性。同时可以为枢纽内走错路的车辆提供重新选择的机会,更加人性化。
适度连通,具容错性
快速集散道路系统的设计还需考虑适度的连通,具容错性。保证在行驶错过时能在较短的 距离内绕回,体现以人为本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1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的主要成果 2.2 交通量预测的主要成果
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量预测的主要成果是旅客换乘矩阵。
旅客换乘矩阵由枢纽对外交通客运量预测、枢纽旅客集 疏运方式预测、枢纽周边开发交通量预测结果整合得到。
2.3 对外交通预测
枢纽对外交通预测是论证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服务功能的 依据,也是进行集疏运交通预测的前提。
2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亚特兰大机场 多点多路径衔接,提高枢纽集散效率 亚特兰大机场内部集散道路通过3个衔接段及3个立交节点与外围路网相连,I-285公 路连接机场南侧、I-75公路连接机场东侧,I-85公路连接机场西侧。
3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1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量预测——周边开发交通量预测 2.5 周边开发交通量预测
周边开发交通量预测——是指周边地区 吸引而来的交通量。
周边开发产生交通量预测方法: 以服务枢纽旅客为主的开发交通影响 忽略不计 以服务全社会为主的开发,用“出行 链”技术预测城市日常换乘需求
同心圆金子塔式开发
1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a)整体布局集中紧凑 旁邻设施紧密贴临,无缝 衔接; 上下设施互相叠合,垂直 换乘。
2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b) 水平布局近大远小 换乘量大的交通设施靠近主体设施 换乘量小的交通设施置于稍远的位置
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c) 垂直布局经济合理
立体布局质量大的交通设施 布置在地面层
城市轨道交通布置在地下
北 京 南 站 车 站 与 轨 交 叠 合 希 思 罗 机 场 车 道 与 车 库 叠 合
2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d) 换乘衔接公交优先 枢纽的各设施衔接突出公交优先 公共交通适合作为主体设施到发旅客的集散交通方式
1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的意义 交通量预测的主要成果
对外交通预测
集疏运方式预测 周边开发交通量预测 旅客换乘矩阵整合
1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的意义 2.1 交通量预测的意义
交通量预测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 无论是主体设施还是集疏运体系,其建设规模、等级、布局 以及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的确定,都有赖于准确到位的交通 量分析和预测,交通量预测甚至是枢纽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关 键性资料。
直接到发,立体整合
使快速集散道路立体化(高架、地面、地下以及建筑内部等多种形式),利用车道边直接 对接枢纽建筑本体,为枢纽旅客到发分离、车道边零距离换乘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级布设,减少交织
将进场流线与离场流线尽可能的分离,避免交织。并分级布设其分合流点。逐步分离汇合 ,提高整个集散系统的可靠性。
法 兰 克 福 公 交 马 德 里 机 场 公 交 23
公交车落客
公交车载客
公交车落客
公交车载客
地铁四号线
北京南站
地铁十四号线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e) 设施之间界限清晰 交通枢纽由不同的业主建造,管理清晰的界限便于枢纽内各 部门操作
2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8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引言——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1.3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施构成
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施构成分建筑本体和周边交通设施两大块。 建筑本体: 指枢纽内部各功能组团,包括主体设施、换乘设施、停蓄车设施、商业开发等; 周边交通设施: 指连接枢纽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设施,有城市道路或专用道路、轨道线路、外围场 站等。 建 筑 本 体 周 边 交 通 设 施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徐 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10.0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引言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量预测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规划布局 虹桥枢纽设施布局规划设计案例 结束语
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引言
研究背景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施构成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施特点
对外交通预测由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般由专 业部门预测需求,从综合交通的角度进行协调平衡。
1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量预测——集疏运方式预测 2.4 集疏运方式预测
旅客集疏运方式预测是指对外交通旅客到发枢纽,采用 地铁、公交、出租车或小客车的比例。 3种集疏运模式:
公共交通主体模式 小客车主体模式 多方式均衡模式
上下客站、蓄车场及停车场
2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1)道路网 外围集疏运路网 交通目标:承接枢纽核心区的道路交通集 散,为枢纽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的集 疏运路网体系。 服务对象:大型、特大型城市 服务特点:集疏运路径长,服务范围大 路网构成:采用两条或多条高速或快速路 总体形成分层多路、顺流引导、逐步汇集 的外围集疏运路网系统。
北京南站 2007年新改建的北京南站(京沪高 铁始发站之一,京沪高铁的另一端为 虹桥枢纽内的铁路虹桥站),铁路站 房位于南二环和南三环之间,站房专 用的快速集散道路系统通过立交、平 交口以及相关快速路和主干道(交通 性)与南三环和南二环快速路相连接 。
3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换乘便捷 换乘时间最小化、换乘质量最优化。 系统最优
实现各种交通工具间的总人•时最小,而不是某一种交通方 式的人•时最少。
18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枢纽设施本体布局
(2)本体布局方法
a)整体布局集中紧凑 b)水平布局近大远小 c)垂直布局经济合理 d)换乘衔接公交优先 e)设施之间界限清晰 f)商业开发与交通设施结合布置
城市交通出行OD对ij的出行链示意图 15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交通量预测——旅客换乘矩阵预测整合
2.6 旅客换乘矩阵整合
整合要点: 优先完成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外—内、内—外”换乘需求预测 对于周边开发产生的“内—内”换乘量,重点预测公共交通等设施需求 按照航空>铁路>公路顺序,预测对外交通“外—外”之间换乘需求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3
引言——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公路、航空运输、高速铁路大发展 ,枢纽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及建设步伐愈来愈快。
人性化的交通换乘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 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内枢纽建设规范标准较欠缺。我院及有关单位在各枢纽规 划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课题研究, 为规划标准的制定做基础性的研究准备。
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引言——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香港机场
2008年度全球最佳机场,客运量达到4785万 人。世界排名第十二位。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引言——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
北京火车南站 位于北京南二环、南三环、开 阳路、马家堡路之间,将承担京沪 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市郊铁 路等铁路到发任务,最高聚集人数 10500人,拥有24条到发线、13座站 台,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南京南站 分块循环,均衡集散 南京南站高铁枢纽,与外围4条高速 形成4个衔接节点,分南北两块,进行分 块循环,均衡集散。
南京南站高铁枢纽专用集散道路
南京南站站北、站南快速集散高架道路
3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单向环通,减少冲突
南京南站地面微循环
上 海 浦 东 机 场 单 向 交 通 组 织
机 场 内 单 向 交 通 组 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schipol
33
设施规划布局——周边交通设施布局
适度连通,具容错性
上海南站专用集散道路的环形交通组织
香港机场内部专用道路系统布局
3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