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染色步骤及结果
1. 涂片:首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蒸馏水,用灼烧过的接种针挑取少量细菌,置载玻片的水滴中与水混合并涂抹开,注意涂抹要均匀平坦,涂抹后直径约为1 cm的薄层。

2.固定: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方快速来回通过一两次,以载玻片的加热面接触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佳,待冷却后再在火焰上方来回通过一两次,再冷却,这样重复操作直到薄层干了为止。

3.染色:在制好的片上滴一滴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 min后用水洗,注意水流不要直接对准薄层。

4.媒染:加碘液一滴,染1 min后用水冲洗,用过滤纸吸干。

5.脱色:用95%乙醇脱色,一般脱色时间大概为30 s。

这一步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必须严格掌握好,如果脱色时间过长则会把阳性菌误认为阴性菌;如果脱色不够则容易被误认为是阳性菌。

水洗后用过滤纸吸干。

6.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一滴,染色10~30 s后,用自来水冲洗。

7.观察:干燥后,用油镜镜检观察,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革兰染色的意义
1.鉴别细菌:用此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大类,便于初步识别细菌,缩小检查范围,并确定进一步的鉴定方法。

2.选择药物: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壁等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因而对抗菌素等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如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

可供临床实践中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
3.与致病性的关系: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
革兰染色的影响因素
1. 涂片太厚在涂片时细菌挑的太多,没法分开,在脱色时就不能将第一步染上的结晶紫的颜色脱去,可能会使革兰阴性菌也出现紫色,误认为革兰阳性菌。

2.脱色时间阳性菌透性小,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但这是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的结果,如果延长脱色时间,也会使脱色剂渗透进阳性菌的细胞壁中,使染上的结晶紫脱去颜色,最后染上复红的颜色,变成革兰阴性菌。

而脱色时间太短的话又会使阴性菌染上的结晶紫不能完全脱色,出现紫色,误认为革兰阳性菌。

3. 固定方法固定不仅能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还能使细菌吸附在玻片上,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

固定方法是将干燥后的细菌涂片以中等速度通过火焰三次,以玻片触及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如果玻片在火焰上烤的太久、温度过高,改变了细菌原有的通透性,会使细菌的染色性发生变化。

影响了染色的结果。

4. 细菌培养时间细菌的典型形态、染色性是在对数生长期,取这时的细菌做革兰染色可以反应细菌的真实的染色性。

如果细菌培养时间太长,变成了老龄菌,
染色性就会发生变化,可能会使革兰阳性菌染成革兰阴性菌。

5. 碘液碘液作为媒染剂能增加染料与被染物的亲和力。

如果碘液放置时间太长,或经日光照射失效,失去媒染剂的作用,就可能使结晶紫与细菌结合的不牢固,容易被脱色,使革兰阳性菌染成革兰阴性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