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total utility)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2.需求
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价格总和的差额.
4. 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小题8分,2、3、4每小题9分,共计35分)
1.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2.供求定理的内容?
(1)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如果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可以归纳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不同职业为什么存在工资差别?
工作难易度、卫生状况、荣誉程度差异
技能难易度差异
工作频率差异
信任程度差异
从业成功率差异
4.列举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四个以上),并进行分析。
如富人和穷人“打的”—稀缺资源不同,富人是时间,穷人是钱。
闯红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
家电降价销售而大米不能—需求价格弹性。
享受城市里洁净的马路,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公园—公共物品等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机会成本
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2.效用
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3. 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组商品的不
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4. 转移支付
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小题8分,2、3、4每小题9分,共计35分)
1.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2.厂商的生产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样的原则下才能实现?为什么?
厂商的生产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因为: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必然减少产量;只有在MR=MC时,厂商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产量,而是维持产量,表明该赚的利润都赚到,即实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一般情况是生产规模最佳点
3.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进行分析。
厂商的收益与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相关,并且都有是正相关,然而,一般情形下,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却是反向变动的。
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幅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当商品富有价格弹性时,降价会带来销售量增加且销售量增幅大于价格降幅,其结果是总收益增加,对厂商有利,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实质。
4.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该商品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