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语文)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題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栖息(qī)奢侈(chì)惩戒(chéng)谆谆教导(zhēn)B.驰骋(chéng)鞭笞(chī)伺候(cì)膛目结舌(táng)C.璀璨(chuǐ)刹那(shà)哺育(bǔ)舐犊之情(shì)D 濒临(bīn)忖度(cǔn)炽热(chì)潸然泪下(shān)2、选择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强聒不舍润如油膏理至义明窸窸窣窣B心无旁骛断章取意登峰造极歇斯底里C恼羞成怒恪尽职守重蹈复辙辛苦辗转D廓然无累唾手可得自知之明化为乌有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稻田里没有鸟害,如果不扎“稻草人”,不喷洒农药,鸟雀也不会上门。
B、为了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到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D、晚饭后,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茶杯里的雾气袅袅升起。
5、下列①—⑦是从文中横线处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 )“世界屋脊”上的_________,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峰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冰峰A.②⑦⑥④①⑤③B.①③⑤⑥②④⑦C.⑦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⑦②⑤④⑥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数字海洋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
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
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
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学习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
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
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
二是信息网格集成。
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
三是知识综合应用。
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
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
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
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
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
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凶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寿延年,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
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
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络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络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B、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利.尽南海利:利用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四、古诗文表述。
(共10分)12、句子翻译(4分)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名句积累:(6分)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 。
⑤.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深厚感情,而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五、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词赏析: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5、请结合全诗对“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2分)1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2分)六、阅读文学类作品,回答问题。
(共15分)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