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模拟测试卷语文第一部分(34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1.阅读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 )古而至的呢喃。
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tán( )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瞬间而永恒的清丽。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竞撼动了时间的定律,仅凭一个瞬间,dì( )造了无尽的永恒。
瞬间,也是一种永恒。
亘.( )古tán( )花一隅.()dì( )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默写古诗文名句。
(10分)(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6)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8)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________ 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的春夜之雨饱含喜悦;“_________ 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笔下的渭城之雨充满离愁。
(9)木受绳则直,。
4.下面是学生习作《告别田园》中的片段,标序的三个句子都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3分)忽而忆起几个星期前的那张报纸。
拆迁公告上的那张图,恰似一只巨大的魔掌,①恐怖地伸向那几块仅存的农田和民宅。
②我默默地祈求希望外婆家不要划进这区域,然而现实赫然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了。
临走了,月色下的田野寂静而朦胧。
我深深地叹息,梦想留住这最后的田野。
父母催我离开了。
③我仰望孤独的那轮月儿,埋一颗愿望的种子在脚下厚实的土地里。
愿城市不再成长!第①句应改为“____”。
第②句语意重复,应删去“”一词。
第③句语序不当,应把“ ”移到“”前。
5.综合性学习。
(10分)中新网11月29日电11月中旬发生在甘肃造成19名幼儿死亡的校车事故,促使中国政府正着手立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敦促要在一个月内制订出校车安全条例,这一工作目前已经展开。
中国官方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校车安全检查外,并表示将加大投入,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班里准备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如果你是主持人将如何设计此项活动?(4分)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
(不少于50字)(3分)6.名著阅读。
(4分)“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这副对联其他几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
【示例】右军: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第二部分(56分)二、诗歌赏析(6分)7.《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1)这首诗通过描绘、、、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4分)(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 (2)弗之怠.怠:___________(3)宋濂尝.与客饮尝: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臧: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字)。
(6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濂具以..实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D.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1.选文【乙】在做人方面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9分)微晶玻璃①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
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
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
而微晶玻璃象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②把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
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的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长新。
③据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
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
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融化之后,把熔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了一块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
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琉的过程。
④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
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材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12.微晶玻璃与普通玻璃、陶瓷相比有哪些特性?(2分)13.通过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14.微晶玻璃的制作与利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环保工作,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4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0分)纸币究竟该有什么文化符号①举国瞩目的“两会”尚未召开,一个关于“钱”的“轰动性的建议”便提前出炉。
据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表示,他将在旁听今年“两会”时建议人民币改版,在其上印《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名篇名言,使人们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
建议传出,拍手称快、直呼“雷人”、讽刺挖苦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②无论合适与否,该建议体现出的社会责任与包含的文化期望不应否定。
面对当下社会许多领域出现道德失范、价值失落等种种“社会病”,从传统文化精神中寻找力量不啻为治疗“社会病”的一剂妙药。
这种责任与文化的自觉意识难能可贵。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工具,而其中作为主币的纸币,更是经济社会中与人最为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几乎无人不与之接触,因此利用纸币流通性强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开发文化和教育功能,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效果亦不可估量,对拓宽传统文化传播途径也不无启发。
况且,国际上也不乏此类先例。
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比利时的“团结就是力量”,尼泊尔的“祖国比天堂还宝贵”,安道尔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新西兰的“永远正直”等,各种名言警句出现于10余个国家纸币上的事实也说明,利用这一重要介质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并非建议者的奇思异想。
④然而,纸币除了具有货币功能,更是多侧面地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诉求。
正如世界上80 %的纸币印有伟人头像,其文化含意远远大于高识别与易仿伪作用。
纸币中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为民族微缩版文明史、编年史、文化史。
其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又岂是几个名篇、几句缄言所能尽显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即便一张张人民币上印满了金玉良言,有限的字句又如何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神的领会,而非形式的拘泥,否则,即便人人将有限的名言佳句烂熟于胸,文化精神也许依然相去甚远。
⑤更何况,纸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一件艺术品。
正像中国山水画,也许无笔墨处正是妙境。
今天的人民币中,无论是三潭印月、桂林山水、布达拉宫、泰山、长江三峡这些点缀中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建筑典型,还是兰花、月季花、荷花和菊花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传统审美意象,壮阔恢弘、气节高雅、品格留芳等民族传统文化品质尽在其中。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方式,正体现了我们民族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
如今若将这无限情怀囿于有限的字句中,非要以连篇累牍的显性文字来覆盖隐性文化元素,岂非舍本逐末、画蛇添足?(选文有删改)15.请修改第③段的画线句,使句子中没有“不”字却表达相同的意思。
(2分)16.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面括号中(2分)陈光标认为纸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的特点,所以提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
A.流通性强B.中介工具C.文化功能D.覆盖面广E.教育功能17.以下语句可以作为第段的论据,理由是(3分)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我国货币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钱,演变到出现第一张纸币“交子”,直至发展到第五套人民币。
18.文章第③段作者肯定了在纸币上印名言,第⑤段却又认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是舍本求末、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