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健全是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一个人终生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心理资源。
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许多德育工作都流于表面化,与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较大的差距,有的德育教育工作甚至违背心理发展规律,这就势必造成现在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实效性。
所以,运用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其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逐步定型,许多看似思想品德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心理困惑的折射、反映,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发现、分析问题的症结,采用适当方法解决高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将心理辅导和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人性化。
师生之间的沟通本质上是一种平等的心理沟通,学生不仅仅是聆听者,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得以提高。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
用科学有效的心理衡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测试,是真正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途径。
这在心理辅导的实践中已经得以充分证实。
尤其是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倾向等对班主任工作影响较大的心理特征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汇总,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以便更快地了解学生,总体把握新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发展水平,并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来主动应对,使班主任工作更有针对性。
通过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后,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是极其重要的。
有时候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会在有些时候起不到教育的内化作用,甚至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心理创伤。
所以心理测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强有力的科学武器,也是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时处处关爱学生。
教育事业是需要我们付出爱心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根本。
是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基础,唯有师生之间真诚地交流情感,才能使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得到保证,师生必须相互信任、必须相互尊重。
尊重学生人格的师爱,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才是学生最能感受得到的爱,也是学生最需要的爱。
由于高中学生是一个心理上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极不稳定,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顺,就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对立等情绪,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
而教师的爱则是一种尊重学生人格的爱,是学生最能感受得到的爱,是学生最渴望得到的爱。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渴望,有时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坦诚的眼神,一次真诚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爱,才能使其心理受到震撼,他们的心扉就会向你敞开,使教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深处,最终使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得以体现。
第三,要学会理解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当然,宽容不是对学生的错误无原则地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给学生一个台阶,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产生逆反心理的情形下进行心理的撞击,化解学生不良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良知和内省力。
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并尽可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反应,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并把这种情绪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我认为,当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激行为、过失举动时,作为班主任要理性对待,以心换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过失。
班主任不
必事事都要在学生面前维护“师道尊严” ,老师的威信确实重要,但多一些宽容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更能赢得学生,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要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老师主动将自己过去的一些情绪体验和成长经验告
诉给学生,是一种积极的适当的内心流露,它主要起到师生交往时的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等
心理效应,以此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像老师那样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心理开启。
这种自我表露在班主任与个别学生的交流谈心中,在班会课上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时也可以经常用到。
有一次心理主题班会上,我就“当遇到挫折时你是如何应对的?” 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为了能使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沟通,我就使用自我表露的方法,真情地想学生讲述自己如何面对挫折,并最终战胜挫折,这种生动的事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不小的震撼,在这样一来的氛围中,学生们纷纷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是如何面对挫折的一些亲身经历,许多克服挫折的方法都在讲述中得以共享。
这种由教师的自我表露所引起的整个心理环境的感染,增进了师生之间亲和力、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合作的班级体的形成。
第五,学会聆听学生的倾诉。
积极聆听表达了对学生的关心、尊重。
作为班主任,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往往过多地运用说教、劝导甚至批评职责,说的多,听的少,耳提面命式的教育占从心理辅导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不合格的交往手段,不会使学生产生受尊重的心理感受。
现代心理辅导理念告诉我们,合理地运用聆听技术是接纳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一种标志。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应争做“合格的聆听者”,通过聆听,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使他们有宣泄情绪的机会。
当然班主任在听的过程当中要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声音、声调、表情等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为了更好走进学生的心理,我主动找学生谈心,每周要对二位学生主导地位。
如果认真聆听学生的倾诉,试着将
自己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充分坦率地表露自己,并适时地进行点拨、鼓励。
每一次师生间的真诚交流都会捕捉到许多信息,也为学生解决了不少困惑。
总之,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理念支
配下班主任工作方式转变的一种势在必然!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这对班主任工作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些有利于扩充和完善班主任
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有效实施德育准备确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