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读书》
你在为谁读书?现在似乎很少有人觉得这会是个问题。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不妨抽时间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或问一下学生。
本书作者,一位CEO,尚阳,
著名营销战略专家、分销渠道专家,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尚阳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曾任娃哈哈集团市场总督导。
荣获第三届中国杰出
营销人金鼎奖、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
著作和专论:《渠道变革》、《中国经销商的出路》、《商理—当代企业竞争方法》、《终
端运作管理手册》、《品格第一——提升员工执行源动力》、《娃哈哈企业方法》等。
余闲,名柳伟平,80后作者,巨蟹座,江南人氏。
浙大生物系本科,现于该校
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
长期坚持读书写作,尤爱诗歌,作品散见《星星》、
《扬子江》、《中国微型诗》等。
书中的主人公杨略,是一个脑子聪明而不愿用功的少年。
他认为学习很苦、很累、很无味,考试成绩跟学习时的认真程度呈正比——时好时坏。
但这个少
年却被十封神秘来信“修理”得心服口服,自称倪浦清的写信人对他的一举一
动明察秋毫,还为他量身定做了“趣味测试&魔鬼训练题”。
杨略按照信中“招式”修炼,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了提高,更在思想品德上有了大大地进步。
后
来杨略老想:倪甫清是谁?他怎么什么都知道?在最后的一封信中杨略终于知
道倪甫清是谁了,原来倪甫清等于“你父亲”,也就是说写信的人是杨略的爸爸,怪不得他什么都知道。
原来杨略的爸爸把自已变成一个素不相识的倪甫清来告
诉杨略怎么读书。
结果在爸爸的辅导下,一个成绩很差的,不愿学习的人变成
了班上数一数二的,还考进了重点高中,这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杨略的爸爸同样是一位用心良苦的好父亲。
他以一个神秘的“大朋友”的身份给儿子写了十封长信,书信从理想、毅力、勤奋、自信、爱心等十个方面
分别展开论述,引导杨略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
此情此举,洋溢着温馨的父爱和浓浓的亲情;其言其理,更饱含着一位成
功人士的历练与睿智。
书信以一个个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连起深刻的道理,现实
而不功利,励志而不说教,将理想抱负与时代精神入情入理地揉和在一起,收
放自如,张弛有度,句句触动着中学生杨略的心弦,天资聪慧却不思进取的他
因此而产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蜕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古代士子
对科学考试制度的注解。
今天的青少年对于“读书”一事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读书很苦,读书很累,为谁读书?“我们现在每天坐着,不能玩耍,死气沉沉的,图什么呢?”“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考上重点高中!”“那考上重点高中
之后呢?”“以后可以上清华北大,毕业有个好工作。
”“有个好工作是为什
么呢?”“为祖国多作贡献啊。
”“多作贡献之后呢?”“贡献多了,报酬就
多了。
有了钱,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可现在只要从教室出去,我
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必绕那么大弯呢?”书中这段师生“经典”对白,
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而笑过之后,我们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索:年轻人,你在
为谁读书?
爸爸的来信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书信从当代中学生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国情和教育现状出发,对深刻的大道理进行符合人性的诠释,指出了更
适合中国青少年的努力方向和对理想、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信中热情洋溢,文
字优美,像在你面前娓娓而谈,又像一位将军在阵前激励战士的士气,令人如
坐春风。
十封信循序渐时,环环相扣,不啻于一套中学生版的MBA教程。
大朋友“倪甫清”其实是“你父亲”的谐音,而书中对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一直秘而不宣,写信人的未知身份巧妙地避免了青少年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进一步钩起好奇、探秘的欲望,脑子里充满幻想的杨略对写信人作出种种
设想,使得读者也跟着他的思绪展开推测,故事内容也因此多了一个吸引阅读
的亮点。
由此可见,这个以书信为主体的故事内容并不单调,书中人主人公杨略为
首的中学生形象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葛怡、陈高照、凌霄、余振等人分别代
表着中学生的不同群体,他们不同层面的心理、情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
对杨略的家庭生活也作了白描式的展现,触之可亲;甚至浙南农民杨祥、杨富,陈高照父亲所在工地上的包工头等人也通过杨略的视角在书中占了一席之地,
整个故事显得充实饱满。
翻开这本书,挑战你的悟性!
合上这本书,确认你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