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图形面积案例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案例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案例分析
乐民镇中心小学陈金英
一、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在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

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积极探索。

二、案例片段
(一)动手拼图,自主探究。

【片段一】
1、拼摆图形,探究方法。

师: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你拼的组合图形由哪个基本图形组成的?怎么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师:这个图形很有创意,像一个小房子。

请你说说这座小房子有哪些图形组成?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生:它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成的。

先求三角形面积,再求长方形面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和。

师:叙述得很有条理,还有谁愿意展示?肖楠同学的拼图像两层楼梯。

生:上面是正方形,下面是长方形……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想一想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分析】通过动手拼摆图形,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亲历拼摆过程中理解了组合图形的意义。

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组合图形的知识结构;在交流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初步掌握用分割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

【片段二】
1、谈话引出例题,合作探索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特别精彩,想法也非常巧妙,现在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这就是他家的客厅平面图,大家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出示P88页平面图)。

师:请你估计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如何准确计算这个客厅的面积呢?
2、引导学生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用多媒体显示)
3、讨论"分割法"
A、对于"分割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

B、总结算法:用“分割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分割后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和。

4、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B、总结算法:用“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添补后的图形与所添补图形的面积之差。

【分析】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并且知道了分割图形时,要考虑到所给的条件和计算的方便。

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一题多解
【片段三】
1、小试身手
解决书本89页的"练一练"第2题。

由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全班进行方法交流,并让学生试着从中归纳出较好的方法。

2、解决问题
观察中队旗,说一说队旗由哪些图形组成?并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中队旗的面积。

【分析】通过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的选择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
【片段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案例分析
本课的总结引语问题开放,学生更愿意表达,有的说学会了哪些知识点,有的说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还有的明白了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等,反思的效果更加明显。

纵观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分析,探索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1、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问题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的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