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转)归纳总结,感受颇深。
从中可以归纳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至少具备这样的素质:1、以真挚的爱心与宽阔的胸怀对孩子关爱和包容;关爱孩子的成长,包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过失。
我们经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为什么总有些老师让学生感觉不到我们对学生的爱呢?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那么就一定会有宽阔的胸怀客观、豁达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点、错误——明白学生就是天生存在着不足,因为不足他们才需要学习,才会有成长;人无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完美,有缺点是必然的,也是真实的;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孩子不犯错误就不是孩子,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我们启发、引导孩子成长、成熟的教育过程。
而且,我们对学生的不足、缺点、错误进行启发、引导、批评的教育过程要在一种人性化的氛围中进行。
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优秀的老师会含笑面对:到底是孩子,孩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怎么没有想到事先提醒孩子,怎么没有把教育做在孩子犯错误之前呢?一般大多数老师会有的反应是:批评他,一定要让他认识错误,承担责任;个别老师会大发脾气,训斥、责骂甚至暴力相向。
而采取方法的不同取决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多少,情有多深。
一个老师对学生有多深的爱,就有多宽广的胸怀。
听到不少老师说我太注重学生的意见,“委屈”了老师。
这种思维让我感到啼笑皆非:做为学校、做为老师,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
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谁的感觉、谁的评价最真实、最有价值?学生!我们怎么能不注重学生的反映、学生的意见呢!2、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渊博的学识;业务能力和渊博的学识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绝对不可不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
爱心是教师师德的原始本质,可以说是先天的,我国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
不善良的教师是极个别的。
而精湛的业务和渊博的学识则完全是后天的学习积累才可以获得的。
作为一个教师,你的爱心要通过你用精湛的教学业务能力、把渊博的学识传授给学生来显示。
启发式也好、填鸭式也好,没有精湛的业务和渊博的学识,你就无从启发、引导,就是填鸭,你也填不好。
不要以为填鸭式很简单,有的老师填的是学生成长的必须营养,虽然消化不易,总是有用的,有的可能就重复填进一些糟粕、杂质,既耗费了学生的“消化”,也不利于学生的吸收,甚至学生无从吸收——没有值得吸收的东西。
比如那些在课堂上不着边际的海侃,就是这种无谓的“填鸭”。
初中的老师,一年级你或许还可以用“哄”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同;二年级你就得有点真本事拿出来,让学生信服;三年级你必须有让学生五体投地的知识才可以维护你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良好形象。
所以,我们的老师从一年级接新班到三年级送毕业班的三年一个周期,自己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要经历三个方面的完善和一个飞跃来完成——三个方面是读书、实践、交流,一个飞跃是总结反思。
读书是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读典,就比如对话大师、先贤。
一个人一生中靠自己的经历来学习是有限的,一生不过数十年,而先贤的总结却是古今中外数千年的经验积累。
我们不过一个“拿来主义”,就可以在一周之内唾手而得,何乐而不为?实践,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进行体验、证明。
这里我说的“认真对待”不是一句程式化语言,就是要你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讲课,通过批改作业认真总结、检验自己教学的得失。
发扬成绩,总结教训,提高水平,以利今后。
有的老师说:不可能每一节课都一样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认真”。
我不解:为什么不能?暑假我听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教授的访谈节目——《拷问易中天》。
当主持人问易中天教授:“是不是每一节你讲起来都觉得游刃有余?”易中天答:“那一节都不是游刃有余。
40分钟的讲座,我要做5天的案头工作。
包括阅读讲座内容、翻阅大量的资料、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写成文稿、转换成电视语言……”我们不可能和易中天老师的讲座比,但是,我们要用这种精神和工作态度。
我相信有了这个态度我们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交流,包括校内的集体备课同头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走出去参加各类省、市教研,参观学习等等交流。
这一类交流更具有实用性,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这个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实在是立杆见影的学习方法。
总结反思十分重要,经常不断地把读书、实践、交流所得、所见、所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总结,把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理论的高度,由此产生的飞跃,才是一个人完善、提升自己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人品、人格发生质的变化的一步。
某一次飞跃,也许你就完成了从一个教书匠到教育专家的过程。
有了这种业务素质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否则,即便是你对学生有再深厚的感情,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比如,一个父母,很爱自己的儿女,可是却一贫如洗,不名一文,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他的儿女饿了、冷了,他们却不能给他们棉衣让儿女御寒、没有食品让儿女充饥,作为父母的他们能不自责、自愧、不心痛如刀绞吗?3、公平公正待人,对优、差生具有同样的关爱和信心;这是个似乎不需要我进行多讲的问题。
学生要求老师公平、公正待人,其实就是公平公正对待学习不同的学生。
这种要求不过分。
我们承认,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会从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偏爱。
这是人类对美好事物赞赏的天性决定的,是属于感性范畴的东西,也就是感情问题。
这并没有错。
我们不能、也做不到让你的感情对待优秀生和“问题生”保持一样的感觉。
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必须一视同仁。
比如:两个同学犯了同样错误:都没有完成作业,或者都没有参加课间操,都没有完成卫生值日任务,都随便乱扔纸屑、杂物……一个是学习成绩一贯优秀生,一个是学习成绩落后生,你的处理应该也必须是一样的。
或者,两个学生一起找你问问题,一个是优秀生,一个是后进生,你解答问题的态度一定要一样认真、一样热情、一样诲人不倦。
这里,你哪怕有一点点的偏差,学生都能感觉出来。
4、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不仅是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你和学生接触时间的长短,还有学生非常在乎老师对作业的批改。
求实的学生非常喜欢老师在作业批改上给自己的批语,哪怕是一个“好!”字都可以让他们激动、振奋一周,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呢?尤其是那些需要激励的后进生。
关于这点,求实的绝大多数教师做得都很好,我就不多讲了.5、有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意识与理念并自然而然地付诸实践;发自内心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不是任何老师都做得到的。
它需要你对学生的了解和热爱。
这个不是你自己说你是不是有平等的意识,学生能感觉出来,而且他们的感觉非常的准确。
你是摆出来做样子的,还是一贯地与他们平等相处的,他们心里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哪个班级学生有心里话愿意对老师说的比例高,就证明这个老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你是和他们平等相处的。
而你只要平等了,就是你严格一点,对他们某次的错误惩罚重一点,他们也不会计较的。
6、和蔼、平易近人,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以凶暴的态度进行暴跳如雷地训斥、体罚;对好的学生和蔼、平易近人,不能说明问题。
是不是和蔼、平易近人,关键是看你对犯错误的学生。
当学生犯了错误你依然和蔼,那才是真正的和蔼,当学生犯了错误,你依然平易近人,那才是真正的平易近人。
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很委婉:有时爱发脾气。
有时有暴力倾向。
都用了“有时”。
我问学生“有时”都是在什么时候,学生说:我们听讲情绪不好的时候,犯了错误的时候。
于是,我想: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老师通过发脾气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了宣泄,学生的不良情绪却如雪上加霜,我们的老师是否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呢?因此,我说,是否和蔼、平易近人要看你在学生犯错误和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是不是还和蔼而平易近人。
这是你的气度和涵养是否阔大、深厚的问题。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幽默故事:我们学校韩美容老师对待学生的真诚,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感受得到的。
她年龄不小了,服装也不时尚,但是学生每次评价都很好。
为什么呢?她说她第一堂给学生见面讲: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是师生,但是在课下,在你们有什么烦恼、郁闷的时候,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愿意做你们的……什么啊?学生异口同声:奶奶——!韩老师“自尊心”受到了刺激,立即红着脸说:我不做奶奶。
学生茫然,有一部分说:阿姨。
韩老师莞尔而笑:阿姨也不做,我做你们的知心大姐姐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好——!所以,她对学生的纠错抓得特别严格,学生说:好!她也批评学生,学生说她:公平公正。
她对学习后进生也头疼,但是没有学生说她偏心。
学生在她的评语中有一句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从来不对学生发脾气”。
难道她没有遇见学生情绪不好的时候吗?没有遇见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吗?如果真的学生在她的课堂听课情绪都好,也不犯错误,那她也一定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7、仪容整洁、儒雅,衣着大方、得体;为人师表,这个仪表风度是不可小视的。
我们的老教师常常在学生满意和喜欢程度上抱怨,年轻漂亮的老师占“便宜”。
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这些老师用美好的形象,首先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让他们心情舒畅,因此他们就对年轻漂亮、帅气的老师偏爱一些,和我们的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一些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情感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来控制的。
但是,一些不属于“年轻漂亮”范围的教师也有获得学生喜爱的:比如丁银路老师,杨惠民老师,韩美容老师,康荷云老师……都不算年轻、漂亮、帅气、时尚的,可是学生依然给出了很好的评价。
这里,就是一个整洁、儒雅,大方、得体。
得体很重要,这个得体一是符合教师的身份,到学校和在家休闲的服装要有区别。
年轻女教师过于暴露的服装,学生不太接受。
其次是适合你的年龄段。
教师的格调应该是高雅时尚而不奇异,雍容华贵而不花哨。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告诉大家,学生对老师和他们相处是否真诚,是能感受得出来的.而这种真诚,不以年龄老少、衣着是否时尚以及是否漂亮决定的。
而是他们从平常你和他们相处的态度中感受到的。
8、开朗宽容、热情快乐、与学生打成一片,天天以微笑面对学生;开朗宽容、热情快乐、与学生打成一片,也不是仅仅属于年轻老师的。
但是,年轻教师更容易做到些。
尤其是天天以微笑面对学生是学生十分在意的一个教师行为。
学生明显对天天微笑面对他们的老师给予高度评价,并不是因为这个微笑“廉价”,而是老师的微笑带给他们的振奋和快乐。
这些在老师或者会有“我只要把知识教给你了,让你考上理想的高中”就问心无愧了。
可是,在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我的文章写到第七个问题时,贴到了我的博客上,当天就有一位家长跟贴:“老师一个举手投足的小动作都可能影响学生。
我孩子后来告诉我:中招考试一门后,老师拉着我的手鼓励我并摸摸我的脸,这让我信心倍增。
我孩子能以565分顺利考入一高,我想与老师这不经意的小动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它起到了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