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方检测机构

快。

第三方检测机构归国家职能单位管理,由国家管理机构评审认可认定资质,开展市场化的检测业务。

优势主要体现在于市场化运作,大致有:1.检测范围广;2.检测费用低;3.检测周期短;4.服务质量高。

/life/2011/07-20/mw63716.html面对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家要理性分析理性看待。

检测机构确保食品安全是志在必行。

公众应合理地期待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

罗云波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条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情,不是说中国人的命比外国人贱多少,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子子孙孙的安全,我们要理性地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地来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

”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食品安全是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农业仍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方式,要让每个农民都懂得怎么去规范用药,是巨大的挑战;而相应的监管要实现全覆盖,也是一个大难题。

另外,加工经营高度分散,我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5万家,其中80%以上是10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各种认证、各种生产标准和要求很难落实到位,甚至连厂房的基本洁净度都可能不达标。

/GB/15175515.html食品行业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是国家应下工夫改变的状态。

罗云波介绍,目前我国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是政府的,跟部门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做到公正客观快速都是问题。

而国外大量的是第三方,政府只是购买它的服务,它跟企业联合在一起,企业委托他们把关,一旦出了问题,他们有连带责任。

第三方机构的缺位已使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再就是行业协会,我国现在的食品行业协会大都成了某些领导同志“发挥余热”的场所。

行业协会不能很好地在行业中做到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等。

本来行业自身要解决的问题,结果都压给了政府。

罗云波举例,产品要涨价,政府就来找企业,企业一旦涨价成功,老百姓抱怨的是政府,目前尚没有一个机制能让消费者觉得涨价有理。

这次牛奶的生产标准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也是这个原因。

美国的行业协会,可以跟消费者对话,也可以跟政府对话,制定行业规则,清除行业当中的“害群之马”,也可以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救助行业。

在产品要涨价的时候,行业协会就出面跟消费者对话,讲明理由,达成共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09/131530366394.shtml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统筹检验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设,看似欢喜实则无奈。

周思然指出,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再到现在的小龙虾致病、金浩问题部门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国家选择这个时候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设,事实上也是对未来食品安全保障形式的一种摸索。

目前,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都隶属于官方,受限于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一些检测机构设备落后,人才缺失,难以做到全方位为社会服务。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大多数省级机构仅能监测到全国监测计划规定中132个化学性监测指标中的20%-50%。

官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落后呼吁新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诞生,而这也是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被推进的直接原因。

周思然指出,为应对指标的多样化,保证检测仪器的先进性,应该分工明确,规定每个机构只能负责某一类或两类食品的检测,而不能无限地扩大检测范围甚至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周思然指出,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立,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其公平和公正性,若不能保持其公平公正性,则一切都是徒然。

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该保持自己的中立立场,不偏向于消费者更不偏重于企业,不怕威胁,不受金钱诱惑,如实如期公告,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确实可行,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加以约束。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截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恐惧心理也逐渐增强,不论是官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还是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而不管怎么样,保障食品安全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四、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七、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八、购买肉制品、腌腊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九)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1、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

同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

2、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以食品安全回溯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的食品入市。

3、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对消费者进行食品科普教育。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使有害食品人人避之。

增加执法人员责任感对政府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管理人员,对从事食品种植、生产、销售人员以及家属应系统地、经常性进行开展道德、责任、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树立起质量关、道德观来进行这种工作。

政府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从思想源头上把住质量安全关,净化了思想,就不会有不净的行动及后果。

这是根本,根本抓不好,手段及制度均起不了作用,问题会时而发生。

净化市场源头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

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

净化市场是源头,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

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

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

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

/cj/2011/07-27/3214360_2.shtml北京出台十二五食品安全计划解决生产小散乱2011年07月27日16:30来源:北京晚报参与互动(0)【字体:↑大↓小】北京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出台动员全社会举报食品违法本报讯(记者杨滨)由市食品安全办草拟的《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今天公布。

首次提出“安全食品”概念根据该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期末,本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将达到97.5%以上;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的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并退出首都市场。

北京将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

行动计划还首次提出了“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概念,提出要打造首都安全食品的品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将建小作坊食品加工园区市食品安全办新闻发言人唐云华表示,本市将取缔、限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高风险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小作坊食品加工园区,整合食品加工资源,解决食品生产小、散、乱的问题。

探索对生产民族或地方特色食品的小作坊实现集中化生产和统一规范监管。

无奶源基地小企业将淘汰“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民喝上“安全奶”将更有保障。

本市将加强奶源生产和收购环节监控,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本市乳品生产企业将全部建立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和电子化全程监控系统。

从严审批和控制乳品生产许可,逐步将无奶源基地的小型企业淘汰出首都乳品生产领域。

产品须持产地证明入市北京目前85%以上的食品靠外省市供应,本市将严格首都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要在“十二五”期末形成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进京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必须是经当地工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或农民合作组织,产品持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入市。

婴幼儿配方乳粉全程追溯“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立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

唐云华介绍说,本市将利用物联网信息记录、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

在19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500家商场、超市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追溯信息查询验证系统。

信用记录永久保存本市将通过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推进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统一归集、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良好信息等信用记录并作永久保存。

万名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全市将培训上岗万名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网络体系。

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关键岗位“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