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方向的思考检测机构, 三方检测华测创始人郭勇近期演讲实录: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方向的思考在未来改革方向中,我们有两个模式,一个是广电模式,一个是信产部模式。
信产部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的集团来统领国有资产。
广电模式就是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我认为,广电模式可能比较适合未来的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复制代码非常荣幸能到武汉大学跟在座的各位学员一起交流。
就我个人来讲,在这个领域里面钻研的很多东西可能还没有各位深入。
今天的课程主要是一个分享,我主要是想把我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所感悟到的一些事情,包括我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尽可能地跟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
我1995年正式参加工作,之后在深圳赛格集团从事金融工作,后来到了一个顾问公司给企业做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顾问工作,后来到深圳技术监督局下面的认证中心做了质量认证,之后就出来到华测。
我是2004年,应该来讲也是从技术监督这个队伍里面出来的一个人。
最开始到技术监督局的质量认证处,作为认证中心的审核员,最后和几个合伙人创立了这样一个公司,就是华测检测。
我们是在2003年12月华测公司注册,人数只有5个左右,资本大概是50万。
我们在2000年就在想要不要去做这个检测的事情。
我们公司现在有一个研究院,研究院的主要工作职能是研究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我们这个行业对技术,包括出口、进出口对技术的要求,包括对技术的壁垒,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一些研究等。
研究院的院长以前是北京市计量局,当时是局里中最年轻的一个处长,后来移民到香港。
2000年在讨论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面都没有什么底,通过不断的讨论,打算先成立一个实验室。
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室呢?当时实验室是要投入很多钱的,像我们的建设投起来其实是很有压力的。
通过不断的测(试),我自己研发了一个小的招式,我们的研发(团队)也是很聪明的,也很经验的一批,研究方式能够帮助客户一次性通过他的检测,在前期的预测是我们帮他解决掉的,这样的话应该来讲可以节省它的研发周期,可以降低它的研发成本。
2003年的时候,国家的政策也慢慢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才开始真正试图尝试去做这个行业,那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当年我们去注册这个实验室检测的注册范围的公司,也颇经历了一番波折。
最后花了半年,在2003年6月份注册成功,2003年的12月29号,这家公司就此诞生。
那我们拿到了执照接着要做什么?因为我的手头上有一些客户,他们是做废水啊、废气噪音方面的测试,还有就是安规,它有的是做电子产品的安危测试,完了之后呢,我们就开始去申请CMA的认证,CMA的计量的认证,那当时申请CMA的质量认证。
2004年的5月,我们申请了CMA的质量认证。
华测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我们整体平均年龄大概在二十七八岁,我们很关注员工的学习、成长。
其实当时我们在社会上招聘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其实根本招不到,因为这个行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窄,而且这个行业的人才基本上还是聚集在相关事业单位,我们做企业其实没什么竞争力,所以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
于是我们就自己培养,每年招很多大学生,像南京基本上年年都去,像南京的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同济大学。
最开始是在深圳,2004年8月我们公司的营业额是两万七千块钱,人员大概是十几个人吧,然后发展到04年年底的话,(营业额)大概发展到100万左右,30多人(我的数据可能不是那么准,有些可能记不住了)。
2005年我们大概是在一千万左右的营业额,人员大概在100万人左右,2006年,有七千万左右的营业额,300-400人,发展到现在,我们又2000人左右,因为是上市公司,所有东西都是透明的,大家可以到网页去看看我们所有的财务数据,去年的营业额刚刚过公布的年报,是3.55亿人民币。
我们公司的总部设在深圳,未来呢,江苏是我们重点要去的一个地方,我们有两个基地都设在苏州。
公司目前大概有12个事业部,有这个校准(实验部),实际上校准是我们公司最小的一个实验部。
我觉得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好的,还有纺织品。
纺织品的内容包括纺织鞋、皮革,等一些测试内容,纺织在深圳、上海、天津三个实验区,玩具和杂货的形式。
玩具就是刚才说的塑胶玩具、毛绒玩具,包括杂货,包括一些家居、家具等一些方面的实验,还有电子电器的实验室,做电子电器化学方面的一些安全评价和检测,包括这次兼容抗干扰的测试,包括化学排污层次的测试。
我们有汽车材料的实验室,那这个实验室主要是上海,我现在所说的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在上海,有环境和职业卫生检测的实验室,还有食品药品和饲料等等农产品这些类似的事业部,还有验货,还有一个是帮客户做验货的实验室,还有我们去年收购的一家认证公司,我们做产品的生产认证和器械认证,我们在申请国外相关的一些产品认证,还有我们去年成立的一些做船舶检验的一些项目,还有刚才说的CLA的项目,还有未来我们要上的医学检测等等。
所以看到我们的发明和发展的话,我们从在深圳一个很小的实验室发展到现在有几个初具规模,覆盖量到北京、天津、青岛、苏州、上海、宁波、厦门,顺德今年也会成立实验室。
在这个行业里边,我们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下面我们来看,其实我们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一个技术服务的机构。
首先第一点技术服务,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服务,我们还有综合的验货,也有认证,还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包括我们还会有一套IT系统。
如果我们涉及到这些产品时,我们会有一些IT的服务给大家,包括怎么去建立供应链等管理体系。
假如说现在很简单,假如说你现在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其实不仅仅说你抓住“双汇”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其实是怎么产业去解决问题呢?那需要怎么去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有的东西,是技术、还有管理,怎么样通过技术和管理最后达到我们客户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实都是客户所需要的东西,所以说我想从这个观点来讲,我们去研究一下第三方的检测认证服务的一个市场。
因为从现在的这个发展战略来讲,我们国家现在的定位也已经很清楚了,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一个不可逆的方向了。
通过我们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比较高的。
因为我们既然定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前提的话,无论是我们政府的官员也好,包括我们技术服务的管理者也好,他就要思考市场,到底什么是市场?我们这个检测和第三方的市场它的运作规律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会有这个市场?是怎么样产生的需求?这个需求是怎么样传递到相关领域中去的?你怎么样通过你的服务去实现你的价值,在这方面做大做强的?我觉得这个命题是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很值得大家去思考,但是我想有很多东西都是很片面,因为我们其实更多的是实践者,客观来讲,我认为我们更多的是实践者,我们更多地是不断在讨、不断在试、不断在做,我没有把我们很多实验的经验转变为理论,上升到一个系统的理论化,把它找到一个很好的答案,我还没有这个高度,我想在座的领导对这些都是要进行考虑的。
我们首先要了解到我们这个行业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其实我们研究一下历史,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业?为什么会有一个第三方的行业,我们首先抛开所有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体制,抛开所有政府监管,只讲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据我了解的信息,最开始产生于国际贸易,它是通过贸易的过程,通过甲乙双方,我在买这买那东西的时候,总是发生了很多市场纠纷也好、市场争议也好,我是买家,您是卖家,我买你的产品,尤其是国际贸易,我在法国,你在印度,我发现产品从印度买到法国之后,打开一看,发现你的产品不符合我的质量需求,我要退货,那么印度的卖家不干了,那你当时验收的时候,也没说不符合,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争议,出现了很多争议,那么应运而生的就会有第三方出来,其实我们除了这个检测行业有第三方,其实各个很也都有第三方,第三方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三方一个最重要的价值是客观的、独立的、判断的,这是一个作为第三方出现在社会里面,它能够给社会提供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是通过你的公信力,能够表现独立的、客观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各个方面,或者是比较少受各方利益影响的一个判断。
这样的话,容易达成一致,容易促成贸易的达成,或者减少这方面的纠纷。
所以说,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哪些国家?欧洲的小国家比较发达,我们所面临选择的行业有几个巨头,基本上都是欧洲的公司。
目前这个领域里面做得最大的就是SJS公司、SGS公司。
SJS公司,其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占了30%的股份。
为什么要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资呢?其实SJS最开始是做验货起家的,在这个行业,SJS还是做得非常早的。
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历史的,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发展,跟这个是完全没有连接起来的,通过这个能够建立起来一些联系。
但是未来,后来的发展越来越多层次了,因为所有的农业在将来要面对市场的时候,就是要知道怎么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那这个有价值,就是跟这个需求息息相关的实际上,它最开始来自于民间,但是慢慢地随着国家一些贸易的政策,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上了,我们有质量的一些要求,哪些产品会有问题,或者是为了国民的开始就开始立法了一些项目,这些需求也有很多,企业现在,有来自于层面间的,买卖双方的这个东西,有来自于政府的一些执法的需求,有来自于产品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这么一个市场,还有来自于哪些呢?还有研发,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除了做这个质量的检测,做这些委托的检测,还有做这些研发的测试等。
实际上,在设计阶段它是要做大量实验的,做大量的工作也好来证实自己的产品都有哪些要求?其实研发测试也是一种市场需求之一,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整个检测的市场里面,它的需求来源来自于贸易双方,来源于政府监管部门,来源于企业产品的研发,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需求,包括一些自我的实际情况来做评价等等,这是我们这个市场的一个主要需求。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的检测机构或者我们做主管部门,其实现在我们国家政府还有很多东西跟市场还是完全切开来的,不仅仅是承担了裁判的角色,但从未来来讲,我相信会逐步地慢慢定位清晰的。
还有一个,我们在研究我们的客户需求。
假如说我们作为市场主体,我们需要研究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哪些具体的,刚才说了一些很宏观的东西,微观还没说。
我们真的产生这个需要提供服务需求的这些客户,我们把它归类呢,其实我们把它分为几个大的方面,大概就是几个方向的客户,大概几个层次,大家知道这个全球化,其实所谓的全球化,不是说我们的海尔,我要做全球化,不是说我在美国设立了一个工厂,或者是说我在欧洲设立了一个工厂,这是全球化,而真正的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全球化的资源率,就是怎么样配置资源是最优的,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假如说研发的机制、研发的人才,美国是最好的,可能我就会把研发放到美国;假如说这个市场行销,亚太的市场是最好的,那么我会把市场行销放在中国或者放在香港;假如说中国的供应链的配套最好,中国的人工成本最低,我可能会把工厂放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