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规模上、期限上、方向上、资金形态上和范围上的局限等。

银行信用------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的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流动,因而毫无疑问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包括三种形式:分期付款、信用卡、消费信贷三、信用工具含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和债券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分类:(四)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基本要求:一、偿还性二、安全性三、流动性四、收益性典型信用工具:(1)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权人的付款保证书,包括出票人和收票人。

(3)支票是用于同城资金结算的凭证,性质与商业期票相同。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一、收益资本化任何可以取得收益的食物都可视同为资本。

通过与借贷资本的比较,用市场利率和收益进行计算可将该事物折换成一定的资本量,可以用资金价格来衡量,这样就使一些无价值的事物也具有了价格,这一过程被称为资本化,如土地价格、人力价格等。

一、单利复利(计算)P83公式二、利率分类:(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考虑,而实际利率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四)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第五章金融与金融体系一、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又称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以提供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六种金融商品或服务:一是通过发型债券或股权工具取得资金;二是代理业务;三是自营业务;四是承销业务;五是咨询业务;六是资产管理业务。

金融机构产生和发展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期限中介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提供支付机制。

金融机构的构成:金融机构可分为存款类机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和非存款类机构;金融机构可划分为存款类机构(银行等);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公司)二、金融市场体系同其他市场一样,金融市场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组织形式、交易价格等。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根据金融资产的偿还期,金融市场可还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三)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以市场功能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五)现货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按照交割期限,金融市场可分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第六章存款类金融机构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经营商在从事货币管理、办理汇兑业务的同时,逐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存贷息查中获得收益,这样古老的货币经营业就转变成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

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四项功能。

信用中介职能又称信用媒介职能,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三、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1、资本业务(巴塞尔协议8℅)2、负债业务3、资产业务4、中间业务(注:区分2、3、4业务)四、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性原则”)1、安全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坚定的信任。

2、流动性原则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支付的需要。

3、效益性原则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4、三性原则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的不同方面,三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并贯穿与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管理活动。

5、因此,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中必须从现实出发,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之间寻求最佳统一和均衡,以维护存款类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第七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一、证券投资资金的性质:1、证券投资资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

2、证券投资资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资金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4、证券投资资金是一种证券投资工具。

二、证券投资资金的类型:按能否赎回分类,证券投资资金可分为封闭式资金与开放式资金。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期限不同2、发行规模限制不同3、基金单位交易方式不同4、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计算标准不同5、投资策略不同第八章金融管理机构一、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按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第九章货币市场一、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

(基准利率的关键利率是同业拆借)二、拆借利率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我借款3.25;我贷款3.50)三、LIBOR是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英文缩写,是国际货币市场最为重要的短期参考利率。

四、贴现:贴现是指汇票持有人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换取现金,并贴付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日期的利息的一种票据行为。

五、转贴现:贴进承汇兑票的银行如果资金并不缺短,一般都会江在、贴现的汇票持有至汇票到期日收回资金。

六、再贴现: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七、国库券分类:实物债券、记账式债券、凭证债券。

八、证券回购市场含义:指通过证券回购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证券回购类似短期抵押融资行为,即证券出售者以一定数量的证券为抵押向证券的购买者进行贷款,条件是一定时期类购回证券,且回购价格高于卖出价格,二者的差额就是贷款利息。

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者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买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第十章资本市场一、债券的分类1、按债券的发行主体划分,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7、按债券形态分类,债券可分为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和记账式债券。

二、债券的承销方式:代销方式、余额包销方式和全额包销方式。

三、优先股股票:是指股东享有某些优先权利(如优先分配公司盈利和剩余财产权)的股票。

四、股票发行制度1、注册制。

注册制也称发行登记制。

2、核准制。

中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就属于核准制。

五、股票价格理论=股票红利收益/利息率(三者关系)十五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一、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选择用货币形式保有财富,即用于投资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第二层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的定义: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数,它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

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1)再贴现及贷款。

(2)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

(3)购买外汇或黄金。

商业银行:部分储备金和非现金转账结算。

⊿D=⊿R/rd (⊿D与⊿R正相关)四、存款派生倍数的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d2、现金漏损率c3、超额准备金比率e4、定期存款准备金5、贷款的需要活着银行是否同意发放贷款五、货币供给之所以和基础货币之间具有倍数的关系,主要是由于银行准备金R 的多倍存款创造作用。

m1=M1/B=(D+C)/(R+C)=(1+c)/(rd+r t t+e+c)以上分析表明,货币乘数是由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以及通货比率等变量决定的。

十六章均衡货币和金融稳定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说。

对需求拉上型的第二种解释来自于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

2、成本推动说。

3、供求混合说。

4、结构说。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与失业。

3、通货膨胀与强制储蓄。

4、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

5、通货膨胀与财富再分配。

债权人往往是受害者。

收益、价值不定的金融资产,在通货膨胀时期价格会成上升趋势,但其收益增长与通货膨胀率并非一致,持有此类资产的人是否能获取收益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变化。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是紧缩政策1、紧缩的货币政策(1)减少货币供应量(2)提高利率2、紧缩的财政政策二是收入政策三是供给政策十七章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因此,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通常有四大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