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天的枫叶教案设计

秋天的枫叶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
秋天的枫叶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写一篇以《秋天的枫叶》为题的习作,写出秋天枫叶的特点(颜色、形状……)。

2、指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枫叶,能抓住特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介绍,并且能加上自己合理丰富的想象。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出秋天枫叶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做到有序观察,抓住特点,加强体验和想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秋天的枫叶(PPT)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民族音乐《秋思》、秋天的枫叶范文。

2、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课前观察校园、家附近的枫叶,采集枫叶。

3、学生搜集并积累描写秋天枫叶的相关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枫叶,拨动情感的心弦。

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乐于表达。

作用:引发学生对课前观察秋天枫叶的回忆与感受,整体把握秋天枫叶的特点,产生喜爱之情,使秋天的枫叶成为学生由内向外,自己想倾吐的内容,产生习作的内驱力。

注意点:课件中的图片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树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树叶的特写。

观赏树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枫叶的色彩、形状。

1、学生交流口述所观察到的枫叶(从枫叶的颜色、形状和感受等方面说一说)。

2、学生简要汇报。

(过渡)秋天的树叶,颜色美,形状美。

老师觉得秋天的树叶就是一幅幅画,色彩斑斓,多彩多姿。

3、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搜集的一组秋天的枫叶。

4、学生欣赏秋叶。

(出示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欣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二、指导观察秋天的枫叶。

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清楚介绍,有序表达。

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树叶,大胆想象,渗透表达的顺序。

注意点:提醒学生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与方法,组织好介绍的语言,主动观察,自由表达。

同时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叶子上,要注意发现同是一种树叶的不同的地方。

一)、观察“枫树叶”,学会由整体到部分进行有序介绍。

●观察一树枫叶:
1、师述:首先看一树的枫叶。

(出示——金黄的、红中透黄的、火红的三幅图)
2、学生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

教师出示下列句式:
颜色:
(火红)的枫叶,就像(一个个小灯笼)。

形状:
(高大)的枫树,仿佛(一把巨伞)。

阳光下,犹如(天使一样,保护着它脚下的小草)。

动态:
风乍起,枫树摇动,枫叶好似(一只只红色的蝴蝶)。

3、交流、点评。

指导学生从抓住特点、叙述顺序、表达方法几方面点评。

过渡:同学们对一棵枫树的观察与介绍,抓住了特点,想象丰富。

下面请看一片枫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与介绍。

●观察一片枫叶:
出示(火红的枫叶特写图)或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枫叶观察,同桌相互介绍。

1、自主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想象风儿吹过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导学会由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想像丰富,叙述具体。

颜色——
形状——叶柄、叶片、叶边缘、叶脉
动态——微风吹过……
⑴学生口述风中的枫叶。

⑵指导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

⑶小结:我们在介绍秋天的树叶时,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做到动静结合,秋天的树叶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阅读教师范文《秋天的枫叶》。

学生阅读《秋天的枫叶》。

秋天的枫叶
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的枫叶。

阳光下,远远望去,火红的枫树分外耀眼,如同火红的晚霞。

走近观赏,枫叶长在树梢,疏密有致。

它们有的红得鲜,有的红得艳。

一片片叶子,精神抖擞地平展着,绝无低垂。

淡红的叶柄和鲜红的叶片组成了可爱的枫叶。

每一片叶子分为七片中间宽末端细的小叶子。

它们长短不同、大小各异。

长的,像一根根美丽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发卡。

它们组合得又是那样的自然、妥帖,充满韵味,仿佛小金鱼美丽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爱的蝴蝶……再瞧,一根根叶脉清晰可见,伸向叶子的四周。

摸一摸,叶片正面软软的,滑滑的,就像绒布;手指滑过叶片边缘,感到痒痒的,原来那儿分布着许多有规则排列的“小锯齿”。

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在树枝上不停地颤动着,似乎兴奋不已。

叶片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在悄悄地告诉我:“看!我们红艳艳的,多么漂亮……”哦,秋天的枫叶,红似火,美如画。

介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例:秋天到了,许多树叶无声无息地脱下自己绿色的外衣,穿上了艳丽的礼服。


作比较(例: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五彩斑斓的树叶。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叶知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抒发感受 (例:秋天的树叶,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
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例:秋天的树叶,绚丽多姿,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抒发情感(例:多么迷人的秋叶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树叶。


二)、学生观察自带的树叶,自主习作。

目标:清楚明白地写出树叶的特点,动静结合,想象丰富。

作用:运用习得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自主观察,乐于表达。

注意点:教师要维持好教室的纪律,帮助个别学生观察时抓住树叶的特点,指导学生遣词造句。

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三、示范评改。

目标:在示范评改中明确习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点,想象合理,动静结合,有序介绍,学会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

作用:发挥学生中典型习作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注意点:评改以教师为主,突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修改。

挑选3——5篇学生典型习作,指名朗读,教师进行评点。

优秀的给予鼓励,不
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四、自改习作
目标:在自主评改的实践中,将树叶的特点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有条理地表达,做到想象丰富,表达明白具体。

作用:让学生在评改的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点:评改需要反复地读,敢于出声地读,要仅仅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师重点对个别学生给予修改的辅导。

五、展示交流
目标:在交流中,享受书面表达带来的精神愉悦。

作用:通过交流,展示书面表达的成果,相互学习和激励。

注意点:重在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面向全体,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

六、板书设计
秋天的枫叶
静态远看
近看形状颜色
动态
七、资料:
山行
作者: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八、教学反思
教学对象
扬子木,小学四年级上学生,语文成绩中等偏上。

学生没有完全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去写作,当堂习作前面较紊乱。

这点原因之一是教师对这篇写作练习的教案还不太熟练,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堂学习不是很认真(由于是一个学生,课堂氛围可能不是特别好,学生课堂兴趣不是很浓厚)。

结尾学生自己设计的很有创意。

教师最后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有点强加自己的观点了,
下次需注意尽量让学生改,而不是急于见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见去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