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要从三个方面提升水平基层党建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卿渐伟中央对基层党的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新课题。
要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当前一些党组织负责人履行管党责任不到位,一些地方的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群众观念逐步淡化。
这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没有坚强的基层组织,就没有巩固的基层政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
广大党员是党联系和团结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
只有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分布于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各个地域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近年来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湖北石首事件,以及今年新疆“7·5”事件等,屡屡给我们敲响警钟。
这些群体性事件大多发端于基层,暴露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暴露了少数基层组织的软弱。
这就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时刻都不能放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涉及基层政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
只有每一个党员都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基层党组织才能朝气蓬勃;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充满活力,党的整个肌体才会坚强有力;只有党的每一级书记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党的组织才会无往不胜。
没有扎实的基层工作,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大局。
随着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不断调整和变化,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
涉法涉诉案件呈现上升趋势,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农村因土地延包、林权改革、征地拆迁补偿等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基层党组织处在宣传、组织和引导群众的第一线,是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实好,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当前要重点解决新形势下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对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的动态排查调处,完善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预案,维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因经济问题、矛盾纠纷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
没有基层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全面的科学跨越。
社会的发展进步依赖于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当前,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单位总体上能紧跟时代步伐,紧跟中央要求,不断发展进步。
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发展不够平衡,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很多基层单位不适应发展的快节奏、市场的高风险,面对困难束手无策,陷入被动无法自拔。
解决基层单位的发展问题,责任主体在于基层单位自身,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省委出台了一系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准确把握和迅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对全市基层党组织是一个重大考验。
要坚持用党的建设总揽发展全局,坚决把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落实到基层,坚定共克时艰的信心,砥砺开拓进取的勇气,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提升工作创新水平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重在落实,贵在创新。
要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要配强班子。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不强,责任在班子,关键在“带头人”。
要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激励,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派到基层锻炼提高,把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党委书记用到更重要岗位上去。
及时调整不胜任工作岗位的干部,给能干事的同志腾位子。
加大交流力度,形成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上下顺畅的工作格局。
要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把选人用人视野拓宽到经济能人、优秀农村青年、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积极探索村际交流、跨村任职等做法,做到选准一人、带动一村、辐射一方。
继续完善保障激励等机制,通过经济上给待遇、政治上给出路,增强岗位吸引力。
要配强社区等其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坚持采取上级委派、单位优选、社会选聘等方式,切实选准配强社区、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同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党务工作能力。
二要建好队伍。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党执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当前要着力解决这支队伍存在的结构不优、能力不强、信心不足等问题。
要着力改善结构。
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继续大力发展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力争近几年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加大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力度,继续选拔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补充更多的年轻人才到基层工作。
要着力提升素质。
市、县、乡三级要加强分级培训,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全面培训,组织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提高基层干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
要着力关爱干部。
坚持从基层选拔培养干部,对长期扎根基层、热爱基层岗位的干部,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褒扬。
定期从优秀村(居)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完善公开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乡镇领导班子任职的办法,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进步的通道。
建立健全对基层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他们对党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
三要扩大覆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要实现党的工作覆盖,首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扩大党的组织覆盖。
要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按照就近、集中、便于联络活动的原则,推进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建设,把支部建在社会组织单元上。
要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扩大覆盖面,符合组建条件的,要迅速建立党组织;暂不符合条件的,要加强工作指导,尽快创造组建条件。
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属业管理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各职能部门、各行业主管单位的积极作用,形成抓组建的工作合力。
努力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要强化保障。
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成效的好坏。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要强有力的保障作支撑。
要强化制度保障。
以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为重点,着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当前重点是全面推广“4+2”工作法。
要强化经济保障。
全面落实村级组织低限运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加大建设投入,积极帮助乡村干部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办公信息化建设。
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提高基本报酬,落实离任村主干困难补助,试行村党支部书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要强化活动保障。
继续抓好建整扶贫、党建工作联系点、双联等工作,深化拓展“双争创五好、共建新农村”、“百企联百村”等主题实践活动。
普遍推行党员承诺制和设岗定责,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构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基层工作体系。
五要改进作风。
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要始终坚持抓好作风建设。
在坚持过去已有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如开门接访、定期走访制度,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和扶贫帮困制度等,督促他们不断改进作风,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使基层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基层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要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要加强教育惩处,对发生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严厉查处,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六要紧扣中心。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
基层党建工作要充满生机与活力,必须审时度势,积极作为。
要围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党建工作;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围绕建设现代文明城市,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围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狠抓机关党建工作。
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围绕服务发展这个中心,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使基层党建工作奋发有为。
要提升工作落实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更是各级党委(党组)的重要职责。
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常问常管常抓,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要把握责任主体。
县乡党委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
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增强“主业”意识,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职责,带头抓工作部署,抓工作指导,抓投入保障,抓考核评价,抓责任制落实。
区县(市)委每年要召开一次以上常委会、乡镇(街道)党委每半年要召开一次以上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解决几个突出问题。
各级党委领导同志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区县(市)委每年要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并向市委书面报告。
各区县(市)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党委履责情况的考核。
要严格责任考评。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要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对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领域,要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资源的有效整合。
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对党建工作抓不好、考核不合格的负责人,及时调整工作岗位直至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