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泰勒、法约尔、韦伯的管理思想对比教材
泰勒、法约尔、韦伯的管理思想对比教材
(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这种组织是一个井然有序且具 有完整的权责相互对应的组织,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等级制度的体系来 进行划分,每一级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其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级服从 上级。但是他也必须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这样,作为上级来说必须对 自己的下级拥有权力,发出下级必须服从的命令。 (4)在人员关系上,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 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的,个人之间的关 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 (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 和培训,接受一定的教育获得一定的资格,由需要的职位来确定需要 什么样的人来承担。人员必须是称职的,同时也是不能随便免职的。 (6)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委任的,而不是选举的 (有一些特殊的职位必须通过选举的除外)。
法约尔
亨利· 法约尔(Henri Fayol,1841(辛丑年)—1925(乙丑 年)),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 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5岁时 就读于里昂一所公立中等学校,两年后经考试及格转入圣 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是同一学年里最年轻的学生。19岁 毕业时他取得了矿业工程师资格。1860年他被任命为科芒 特里——富香博公司的科芒特里矿井组工程师。在他漫长 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生涯中,他一直珍视这项事业。1918年 他退休时的职务是公司总经理。他继续在公司里担任一名 董事,直到1925年12月以84岁高龄去世为止。
• 泰勒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 作的效率。而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 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 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 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 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 理论的基石。
泰勒、法约尔与韦伯的管理理论
曹诗纯,王浩宇,冯洋
泰勒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 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出生 于1856年3月20日,他去世的日期是1915年3月21日。他的墓 碑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烟囱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泰勒是带着 郁闷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的。他生前殚精竭虑研究的科学管理 原理和方法,由于受到曲解而推行举步维艰。国会听证会上国 会议员和调查人员无休止的盘问,特别是几次发生的针对推行 泰勒制的工人罢工风潮,更是伤透了这位骨子里同情工人并付 出了艰巨劳动的思想者的心。为了排除人们的疑虑,这位不善 言辞的人不得不屡屡长途履行,为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说明和辩 护。而正是一次外出发表演讲的归途中,他在通风的卧铺车厢 感染了肺炎,不久被夺去了59岁的生命。
• 韦伯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关行政组织的观点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有 着深远的影响。他不仅考察了组织的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地分析了社 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他提 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 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 理论的一种补充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 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 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 广义地讲,对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这样下定义: •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 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 •
• 将三位管理学家放在一起作比较,泰 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问题,法 约尔则更多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进行 思考,而韦伯则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 组织问题。
完
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 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 (包括技术、商业、业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 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管 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 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法约尔还分析了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其各种能力的相对要 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 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 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韦伯
马克斯· 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 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 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 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 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 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 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 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 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 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 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 系——科学管理。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 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 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 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结构可分为三层,其中最高领导层相当于组织的 高级管理阶层,行政官员相当于中级管理阶层,一般工作人员相当于 基层管理阶层。企业无论采用何种组织结构,都具有这三层基本的原 始框架。 • 他认为,现代的行政组织存在着一种正式的管辖范围的原则,这种管 辖范围一般是由规则(即法律或行政规定)来确定的。这意味着:按行 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 执行这些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由官 员通过肉体的、宗教的或其他的强制手段来严格地加以限制;对于正 常而持续地履行职责和行使相应权利的方法应有所规定,只有按一般 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会被雇佣。 • 这三项要素在国家范围构成为一个行政组织体系的机关,在经济领域 则构成为一个行政组织体系的企业。
• 所谓“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组织“纯粹的”形 态。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各种组织形态的结合或混合,但韦伯为 了进行理论分析,需要描绘出一种理想的形态。作为一种规范典型的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有助于说明从小规模的创业性管理向大规模的 职业性管理的过渡。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性
(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机构是根据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 组成的,并具有确定的组织目标。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 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组织为了达到目标,把实现 目标的全部活动进行划分,然后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组织中的 每一个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合法化的,在 组织工作的每个环节上,都是由专家来负责的。
•
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 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精神革命是基于科学管 理认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雇主而言,追求的 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 来较丰厚的工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 的需要。正是这事业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当双方友好合作, 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就能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提高工作效 率,生产出比过去更大的利润来,从可使雇主的利润得到增加,企业 规模得到扩大。相应地,也可使雇员工资提高,满意度增加。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 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 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 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 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 其它五大活动一样,是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 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
泰勒与法约尔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了他们对管理的研究的着眼 点的差异,使他们对管理理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泰勒 是以普遍工人的身份进入工厂的,因此他所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内 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而法约尔一直从事领导工作,所以他是把企 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泰勒更注重的是如何采取“科学管理” 的技术与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微观、具体的操作过程;而 法约尔则关注的是如何充分履行管理的五项职能、贯彻十四项原则, 达到系统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整个过程。
泰勒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 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 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 培训。 •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 科学原则去办。 •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 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 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
(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 有者。 (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且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 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 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 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 (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 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 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