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设计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设计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设计书1 概述1.1项目来源和目标根据国家公共资金使用和招投标法的有关精神和具体要求,福瑞尔科技通过公开招投标活动,承担省市竹山县农业局组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目标为在全面查清农村承包土地利用状况和分布,查清每一宗承包地的空间位置、界址、权属、面积;查清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地址、承包土地经营权权属等信息基础上,建立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集影像、图形、权属为一体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

建立和完善农村承包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1.2测区围和行政隶属图1-1 竹山地理位置示意图竹山县隶属省市,竹山县地跨东经l09°32-110°25’、北纬31°30’-32°37’之间。

位于西北巴山区腹地。

地处鄂西北山地,北属武当山,南属大巴山。

东邻房县,北界郧县,西北邻省白河县,西交竹溪县、旬阳县,南接神农架林区、市巫溪县。

县城东北距市城区158公里,东南距市638公里。

1.3项目容及任务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项目工作主要任务是对包括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经营权权属数据、栅格数据,以及相关表格、文档、图件资料,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数据、文档、图件资料进行质量检查、组织、整理并导入县级数据库。

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相关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全面建立现代农村产权体系,切实维护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1.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确权登记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入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管辖区域以及对承包地块四至描述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地物信息。

1.3.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确权登记权属要素和栅格数据入库农村土地权属要素指用于描述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坐落(四至)、面积、编码和毗邻关系的矢量信息。

栅格数据指用于描述承包地块及其空间分布、方位、毗邻关系等信息的栅格图件。

1.3.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确权登记权属属性数据入库权属数据包括发包方、承包方、承包地块信息、权属来源、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承包经营权证等。

1.4工期要求第一阶段,合同签订日起30天天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阶段,合同签订日起70天天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质量检查。

第三阶段,合同签订日起100天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入库与成果提交。

如有特殊情况根据双方协定为证。

2项目区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项目区概况竹山县隶属省市,竹山县地跨东经l09°32’-110°25’、北纬31°30’-32°37’之间。

位于西北巴山区腹地。

地处鄂西北山地,北属武当山,南属大巴山。

东连房县,西交竹溪县、句阳,南接神龙架林区、巫溪,北邻郧县、白河县。

县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市682公里,东北距郧阳行署驻地市172公里。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3.5公里。

总面积3,582.4平方公里,折合为537.93万亩,其林2,690.864亩,耕地850,997亩(水田132,171亩)水面87,695亩,其他1,749,764亩。

全县地势由南、西向东北倾斜,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

以官渡公社的瓦桑河巨型断裂为界,南为高山区,东南为二高山、低山区,中南为低山区,北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区,西北为二高山区,中西部为低山、平丘、盆地区。

海拔高差2,520米。

境最高点是葱坪山,海拔2,740.4米,最低是尼姑河口,海拔220米。

山脉境各山由两大山系构成。

绵亘县西北的双星寨、家山、天堂寨、圣母山,省旬阳、白河县交界,在县境东北的沧浪山、马槽山、野人山、界岭山,与郧县交界;属于由西向东定向,海拔在l,500米以上,属岭东延余脉的界岭——武当山系。

在县境东南的龙王岭、白岩寨、竹山垭子,与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位于县境西南部的黄宝山、黄家坪、黄龙山尖、南天门、苦菜地子、葱坪,竹溪、巫溪交界;由南向北定向,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属大巴山系。

此外,九华山、云霄观,在县境中南部,海拔在l,000米以上;宝丰山,十转山,霍山在县境中部和中西部,海拔在600米以下。

竹山县版图呈“7”字形,北宽南窄,东西横距最宽为81.8公里,南北纵距最长达123.5公里,总面积358780.74公顷,折合538万亩,占省版图面积的1.93%。

其中耕地3957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1.03%;林地239961公顷,占66.9%;园地5103公顷,占1.4%;牧草地23公顷,占0.01%;水面6177公顷,占1.72%;城镇、村庄、工矿占地7683公顷,占2.15%;交通设施及道路占地995公顷,占0.28%;未利用地59246公顷,占16.51%。

2.2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2.2.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数据、图件、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划区定界资料等。

2.2.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资料农村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已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依法变更的有关合同、申请和审核材料,以及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会议记录、决议和表决结果等。

2.2.3基础测绘资料(1)控制资料项目区围及周边有国家B、C级GPS网点,可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点,连续运行卫星服务系统(以下简称HBCORS)其精度满足本项目直接RTK方法加密一、二级点和图根点及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施测时必须按规定在已知点上进行检核,如超限,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2)影像资料2013年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全省1∶2000正射影像图(DOM),分辨率优于0.5米,1980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按3°分带。

该成果经坐标系转换、重新分幅后作为调查工作底图制作的基础数据。

2.2.4其他资料(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各级行政界线包括市(县)、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2)2013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3)土地登记、征收、征用、出让和划拨用地登记资料;(4)身份、户籍、婚姻登记或证明资料等。

(5)每个村家庭人员名册。

3 政策法规及技术规3.1政策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 2004年8月28日);(3)《中华人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5)《中华人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6)《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7)《国土资源部、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8)《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9)《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办经[2012]19号);(10)《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0〕12号);(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12)《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鄂办文[2014]17号);(13)《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办文〔2006〕82号);(14)《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扩大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文〔2008〕47号)。

3.2技术规文件(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2537-2014;(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NY/T2538-2014;(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NY/T2539-2014;(4)《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5)《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业规》(GB/T 7930-2008);(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7931-2008);(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GB/T 15967-200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11)《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CH/T 2009-2010);(1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1);(13)《H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7)《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18)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数学基础4.1.1坐标系统平面采用CGCS2000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2调查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

4.1.3分幅与编号(1)栅格数据分幅与编号1:2000比例尺的工作底图、调查草图、地块分布图及其栅格数据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坐标公里数编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横线连接。

1:2000比例尺取至0.1 km;小数点前数字全取,如1:2000编号为3557.0-467.0。

(2)矢量数据分幅与编号承包地块、地物等矢量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文件命名方式为6位县级区划代码+4位年份代码,共10位数字型代码。

4.1.4成果数据格式矢量数据采用标准shapefile格式(*.shp);数字正射影像(DOM)采用标准无压缩带坐标信息的影像数据格式,即TIFF+TFW;图形文件采用DWG格式(*.dwg);元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采用XML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