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由于升学的压力,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有的学生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

为此,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同学们快乐的学习圣地呢?
一、创设情境,创造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如果说语文课堂是缠绵与激情相交接的艺术,那么数学课堂就是充满智慧与想象的艺术。

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起求知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

精心设计导语,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
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例如在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一课时设计这样的创设这样的情境。

师:有4只小兔在树林里玩耍。

兔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胡萝卜(课件凸显主题场景中的一盘胡萝卜,上面有遮盖,能看出是胡萝卜,但看不出几根)。

师:提出问题:要把这一盘胡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得这盘胡萝卜的几分之几?(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是一种非常高兴的心态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师:兔妈妈还带来了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课件出示遮盖着的一盘青菜和一盘蘑菇)。

师:提出问题:把这盘青菜和这盘蘑菇也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得这盘青菜的几分之几?分得这盘蘑菇的几分之几?
生:这盘青菜的1/4,这盘蘑菇的1/4。

师:为什么小兔分得的胡萝卜、青菜和蘑菇都是一盘的1/4呢?
(把一盘胡萝卜、一盘青菜、一盘蘑菇分别看作一个整体,各自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鼓舞学生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奥秘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是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则要求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

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结论。

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认识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交流,情绪高昂,兴趣盎然,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加热爱数学学科。

这样,通过搭一搭、拉一拉、做一做、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风趣语言,活跃气氛
数学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还要学习语言的幽默,如果数学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数学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却常常忘记将余数写进横式里,如:28÷5=5……3,有时被写作28÷5=5,我说:“‘28’和余数‘3’三兄弟同时去一个地方,‘老3’走得太慢,被甩在后面了,但‘老3’毕竟追着‘28’两兄弟的脚印(……)追来了,大家不够‘兄弟’情义啦!”同学们哈哈笑起来,大笑声中悟出了余数的重要性。

又如在学生作业没完成的我会打“0”,但在班集体中,我会问:“今天又有谁要去市场买‘茶叶蛋’呢?”,使这些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足,又不会太难为情,及时补做。

在联系看图解题时为了教学生寻找已知条件,我让学生给图戴上“数字帽”。

计算混合运算时,为了计算的准确,我把计算过程叫“一步一个脚印”,“走路”脚踏实地别忘了留下“脚印”(即把每步计算得数写在计算符号上)。

幽默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改变以往数学教师“刻板、不苟言笑”形象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数学的感受理解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四、创造成功、给予激励
学生都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向往师长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喜悦,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实际出发设计问题,以激起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功,使其在各自已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相反,如果学生经常地体验过多过强的失败,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进而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构造快乐课堂,让学生享受数学生活,让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里,去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形成个性,并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也能象那位数学教师一样充分感受数学学习中的那份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