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11解析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 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 予”、“老舍”。1926年7月,老 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老张的哲 学》。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 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 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 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 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 日投湖自尽了。
第19页/共40页
自然环境描写2:
风: 有凉风了,忽然大起来
阳光:一阵强,一阵稍暗
变 天
柳条: 微动 飘洒的摇摆 随风狂舞 快
乌云:墨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人们: 争着往外跑 急着、忙着、 慌手忙脚的、卷走了
第20页/共40页
关注细节——如何突出景的变化
• 关注课文第7-9小节 • 1、在这部分,写的烈日还是暴雨? • 2、作者怎样突出景的变化(突变)的? • ——写“风”的变化。 • (风由无到有,由小到大) • 怎样写出风的变化的? • ——借助柳条写风的变化(侧面描写) • 朗读课文第10小节,思考: • 作者如何写雨的变化的(渐变)? • ——雨星、雨点、雨道、直的雨道、水的世界。 • 总结: • 写景的另一种方法——抓住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写景
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 卖命。
第17页/共40页
人物描写:祥子1 喘不过气来、嘴唇发焦
在烈 日下
裤褂裹在身上、鞋袜粘在一起
拉车
……刺目……难听……腥臭
昏昏沉沉,没有主意,没有目的
第18页/共40页
自读课文第7—9段。课文中是怎样 描写天气变换的?
作者主要抓住风的变化、柳枝、人们的动态 细致而逼真地再现了天气的变化。
第21页/共40页
第11节:写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和遭 遇• 1、“衣服早已湿透,水过了脚面,裹”—写出出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艰难。
• 2、“雨直砸;横扫”,三个“不能”(排比)—写祥子在暴风雨下难以忍受的感觉。 • 3、“不知道…不晓得…只觉得”—对比句式,写出祥子半死半活的惨状。 • 4、“浇、裹、拽”真实准确地写出祥子在雨中挣命的形象。
这是祥子迫于生活的自我安慰,再则,祥子勤 劳惯了,闲着觉得不自在。
第15页/共40页
.朗读第5节,划出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声、色、 味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
第16页/共40页
A、从“空中”“屋顶”“墙壁”“地 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 威力无处不在,
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 B 、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
相似( sì ) 呕吐( tù )
折扇( shàn )
喝水( hē )
粘住( nián ) 地窖( jiào )
第7页/共40页
1.用速读方法,以一目十行的视线运 动迅速读完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然后回答:
(1)是谁在烈日和暴雨下 (2)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 (3)文章前后写了什么景色 (4)课文所写是发生在多长时间里
第13页/共40页
自然环境描写1:
天热
柳树: 病了似的
马路: 干巴巴、发着白光
便道: 尘土……结成灰沙阵
牲畜: 吐出红舌头, 鼻孔特别大
发狂
小贩: 不敢吆喝
街上: 寂静……焦躁的丁丁当当
第14页/共40页
默读课文第3、4段。 划出描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和矛盾心 理的句子。 讨论以下问题:祥子第一次出车,拉着空车 已经感觉到非常热,为什么“见了座儿他还 想拉?”仅仅是因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吗?
第1页/共40页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第2页/共40页
这是一本最使我满 意的作品。……我放 下笔的时候,心中并 没有休息,依然是在 思索;思索的时间长, 笔尖上就能滴出血与 泪来……
——老舍语
第3页/共40页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 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第4页/共40页
内容简介 : 祥子原是农民,早年丧失父母,18岁 时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京谋生。他是一 个不甘受人摆布的强者,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去挣得 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然而他经过三年奋斗的血 汗钱换来的第一辆车,才拉了半年就被匪兵夺去。 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一个侦探敲榨一空,选 文部分就是他两度失车后,满怀再挣一辆希望的情 节的继续。他为此忍受了诸多的苦难,我们今天要 学的便是他受到的诸多苦难中的一个镜头。以后的 情节发展是:命运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辆车, 因妻子虎妞的难产死去而被迫变卖。从此,他孑然 一身,万念俱灰,终于被旧社会的恶势力吞没,变 成了一个消极混世、屈从于命运摆布的没有职业的 城市游民。
第8页/共40页
整体感知:解题
根据标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明白:⑴本文是写人物在极其恶劣的环 境中的行动经历。
⑵初步了解本文中心、写法:突出了恶 劣的自然环境,衬托了人物(祥子)拉 车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
第9页/共40页
整体感知
课文哪里是写Biblioteka ,哪里是写人?按照” 在烈日下”和”在暴雨下”的情 节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5页/共40页
教学目标
一、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 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 源。 二、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 细致形象的描绘。
第6页/共40页
读准下列字音:
似的( shì ) 吐露( tǔ )
扇动( shān ) 喝彩( hè )
粘贴( zhān ) 窑洞( yáo )
第10页/共40页
结构:
第一部分(1-6段)写天气酷热,祥子在 烈日下的拉车所受的煎熬。 第二部分(7-16段)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 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第11页/共40页
课文第1—2段写烈日下的酷热。 提问: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从哪 些角度写,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 别写出了“天热得发了狂” ?
第12页/共40页
马路、便道、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 从视觉上写马路“干巴巴”“发着白光”; 从听觉上写“使人焦躁的丁丁当当” ; 从触觉上写“烫手” 。 用拟人的方法写柳树“病” “无精打采”; 把老北京比作“烧透了的砖窑”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渲染天气的酷 热; 三个“处处”的排比句全面写人的感觉。 重点描述拉车人的活动时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 “喝”,用“栽”不用“倒”,突出他们负重如牛马,生活也如 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