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上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导学案

线上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导学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线上教学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学生版)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2.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中的人情美,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4.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和探究的方法,鉴赏文中所描绘的美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中的写景特点,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三、教学方法1.加强阅读,再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

2.加强导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3.结合文意,进行探究,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议论特点。

4.加强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作品的高度评价,那么,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学过的王维的一些诗句:高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

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他的诗,也不是他的画,是他的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板书题目)(用王维的诗句导入,增强讲课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回顾学过诗句,加强学生对王维诗歌风格的印象)二、作者和背景:1.关于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盛唐派代表作家。

以尚书右丞终,又称。

崇尚佛道,世称诗佛后半生多过着隐居生活。

王维存诗以描绘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其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

2.时代背景: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

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

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

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

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二、检查预习(一)学生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结合注释独立地疏通课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第一段:猥不敢相烦憩感配寺饭讫第二段:华子冈辋水沦涟村墟夜舂多思曩昔步仄径第三段:轻鯈出水青皋朝雊驮( ,用背负载)黄檗人(二)再读课文,读懂字词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注意下列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兴旺、繁荣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近腊月下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山僧饭讫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过①故山殊可过 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过四十丈 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____________________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憩感配寺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次朗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5.文章第一段写了些什么?6.“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第一课时的知识点检查2.第一段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3.第一段朗读检查二、讲授新课(一)朗读第二段1.自由掌握下列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僮仆静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表示悼念(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夜登华子冈 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月上下 ____________________(3)村墟夜舂 ____________________(4)步仄径 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相①猥不敢相烦 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复与疏钟相间 ____________________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⑤伯乐相马 ____________________(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明灭林外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2)步仄径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再次朗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1.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属于这种类型的一项是(D)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轻鯈出水,白鸥矫翼C.比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2.本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请结合景物特点作简要分析。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测1.第二课时的知识点检查2.第二段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3.第二段朗读检查二、讲授新课(一)朗读第三段1.自由掌握下列重点字词(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______”通“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非子天机清妙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般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2.因驮黄蘗人往,不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相同,不固定(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露湿青皋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当①当待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积石横当其垠 ______________③台当山西南缺 ________________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__________(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轻鯈出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2.倘能从我游乎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补充2.再次朗读第三段,探究下列问题(1)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借短信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运用诗的语言,采用动静互为烘托的艺术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图,可谓是文中有画。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眼”的一项是( )A.可过B.相烦C.深趣D.相邀(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本文在思想内容上和他的诗作一脉相承。

B.王维给裴迪的这封信,描绘了辋川别业的冬景春色,也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C.本段写春景,是想象中的景色,因而较描绘的冬景显得有点粗线条了。

D.这封信之所以写景,正是为了勾起裴迪的回忆,并希望再次享受同游的深趣,同时也委婉地表现了对对方不能同游的遗憾。

(4)“矫”能否换为“举”或“展”,为什么?(5)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6)作为一封书信,王维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探究思路】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效果。

【探究结论】(7)古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请你找出一首你所熟悉的王维的诗,作简要分析。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小结:王维不愿独享终南山美景,热情邀请裴迪共赏。

此篇书信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一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向裴迪发出热情的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文中有情”)四、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描绘出你心中的“冬夜图”或“春日图”,不少于300字。

结束语:虽是一封书信,作者却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的如同一首赞美风光和表述友情的赞美诗。

我们还隐约看见王维的静谧澄澈的心灵天地,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独特超群的感悟能力和对超凡脱俗人生的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