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质量为 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
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
为 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反应:
,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 3:4,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g,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
A.60g
B.80g
C.90g
D.120g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 A、B 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 140g,由于 A、B
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2CO2。则 X 的化学式是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 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 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甲的质量为 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 8g﹣4.8g=3.2g;丁是 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 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 0.3g。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 值为 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 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6.8g: 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 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故选 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 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5.将一定量 xFeSO4•y(NH4)2SO4•6H2O 晶体加入到过量 NaOH 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 NH3 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 Fe2O3 固体 2.0g.则 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x:y=1:1
B.x:y=1:2
C.x:y=1:4
12.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
为:4Zn + 2O2+ 3H2O + X = 3Zn(OH)2+ ZnCO3。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C
B.CO
C.CO2
【答案】C
D.H2CO3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
B.CaO2
C.CaCO3
【答案】B
D.CaCl2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不变;反应后 Ca、O、H 的原子个数依次为:2、6、4,已知反应前 O、H 的原子个数分别
为:2、4,则 2X 中应含有 Ca、O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4,则 X 的化学式为 CaO2,故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 碳和 16 g 氧气反应,可生成 28 g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类及原子个数为 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2;O,6;比较分析可知 X 中含有 Ca,C 和 O 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 1,1 和 3,故 X
的化学式为 CaCO3,故选 B。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9 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 4.4 克 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 8.6 克 【答案】B
B.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30%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3.3%
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4 +2H2一定条件Si+4HCl ,由方程式可
知:
【详解】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
应,故 A 正确;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 B 不
正确;
D.x:y=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铁 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即:
56x:(14×2)y=(2.0g×
×100%):(0.85g×
×100%)
解得:x:y=1:1,故选 A.
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 CO 和 CO2,且测得 反应后所得 CO、CO2、N2 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 可能为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
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 x、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z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固体质量差
168
106
44
62
x
y
2.2g
3.1g
168 = 106 = 44 = 62 x y z 3.1g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 ×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
为 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 12%~44% 之间,故选 C。
7.当空气受 SO2 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 X 粉末,使空气中的 SO2 含量明显降低,该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25
m
18
8
反应后物质质量/g
9
待测
38
4
A.“待测”数值一定为 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9:38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
量为 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 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 2: 7
C.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 3:4,则消耗 B 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 B。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
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D.该纯净物中 C、H 原子的个数比为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 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 质量为 2.4g,氢元素的质量为 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 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 O2 和 CO2 的质量比为 14:11 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 O2 和 H2O 的分子数之比 (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 C、H 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 D。
氧气的质量是 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 22g.错 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