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2015-4-25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教育的作用:高度评价教育改造社会及改造人性的重要
作用,指出教育无论是对于国家、君王还 是平民百姓,都是极其重要的。 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条件 重视孩子交朋友
2015-4-25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论学前教育:重视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热爱儿童、中庸之道、通过有趣故事、 采用直观教具
2015-4-25
中世纪的儿童观

预成论
认为: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 子中,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儿童 ( 或日新生婴儿) 是作为一个已经 制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大 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儿童被看成小大人,一旦他们能 行走和说话,就可加入成人社会,玩同样的游戏,穿同样的服饰,要求有 与成人同样的行为举止。总之,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 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显然,预成论否 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 ( 尤其是后者 )特点上的质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 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2015-4-25
现代社会儿童观的内涵
2015-4-25
文艺复兴时期的幼儿教育
西欧中 世纪 禁欲主 义
神性
神权
神道
体罚
原罪
文艺复 兴时期
2015-4-25
人性
人权
人道
个性解 减轻体 自然生 放 罚 物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教育的目的:培养“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在年轻人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 使之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 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
儿童的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 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与原因。
2
中世纪的儿童观

原罪说:引自《圣经》,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故生来性恶, 是有罪的“羊羔”,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人 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从幼年起抑制儿童嬉 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以性恶论及禁欲主义作依据,教会要求摧残肉 体以使灵魂得救,声称“不可不管教孩童,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 灵魂免下阴间。”故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教会对古代文 化(特别是崇尚和谐发展的雅典文化教育)持敌视态度。
2015-4-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教育目标:培养体制全面发展的绅士
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学习广博的知识,主张身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要行动,
独立思考与练习
反对娇生惯养,溺爱子女 教师应让学生说话,让他们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智慧、
有判断力、习惯文雅、举止谦逊。
2015-4-25
相关主题